聽到宿元景的話,文武百官都是恍然大悟,對啊,為啥大家都沒想起來吳王方臘呢?論實力,吳軍遠在王慶田虎楊么楊再興等勢力之上,而且梁山如今發展勢頭如此迅猛,想必那方臘也早就坐不住了吧?
一群人又像是喝了美酒一般興奮起來,蔡京之子,同時也擔任朝廷戶部尚書的蔡攸主動請命擔任欽差大臣去說服方臘。
這倒不是他們想要替宿元景分憂,而是因為一來想要從宿元景手中分得一些功勞,避免他好處獨佔;二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忽悠之類的手段本來也是他們這一派更為擅長。
宿元景也懶得和他們計較,都到了這個時候了,朝廷都已經危在旦夕了,還爭那些個虛名作甚麼呢?
再說了,這幫人以為方臘好忽悠,恐怕也是打錯如意算盤了,據他了解那方臘也是個極有心機的豪傑,就算不如葉靈也相去無幾,他們那套對付宋徽宗的手段,真的以為在方臘面前一定管用嗎?
恐怕未必吧。
而一旦激怒了方臘,那對方可不管你是什麼太師之子,當朝第一官二代,一刀就會取了你性命,既然你們想要去,那便去吧。
此時此刻的徽宗趙佶也沒有之前的不知天高地厚了,以為隨便封賞一個官職方臘就會乖乖過來跪舔,現在可是自己求人家,不拿出足夠的誠意顯然是不行的。
所以趙佶也親手書寫聖旨一道,封方臘為吳王,世襲罔替,並揚州牧,將這揚州一併都賞做了方臘的領地,這下子方臘這個‘吳王’就不是偽王,而是真正的王爺了。
這還是大宋朝建國以來的第一個異姓王,可謂是破天荒的榮耀,本來最初徽宗他們是打算用來籠絡葉靈的,但可惜決心下的太遲,等到他們願意的時候,人家葉靈早就不放在眼中了。
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又說世事變幻,如白雲蒼狗,正是如此。
當然了,方臘以下的吳國眾將士們也都各有封賞,此外隊伍中還準備了許多御酒,錦袍,金花,明珠等等,以作賞賜。
。。。
蔡攸等人不敢怠慢,當天就匆匆準備齊全一應物資,第二日就出發南下了,童貫親自點了兩員能幹的大將又帶了三千精銳禁軍以作護衛,畢竟如今天下形勢早已經很之前不一樣了,一大半都不算朝廷所有了。
蔡攸他們運氣尚算不錯,一路上並沒有遇到梁山的大軍,很順利的就來到了杭州城,然後遞上名帖,求見吳王殿下。
就在梁山大軍四處奏響凱歌的時候,其實吳軍也沒閒著,終於把整個揚州的官兵都驅趕了出去,獨佔了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