轎子一直抬到了後宮的大門口,方才放下。
一名太監跑了過來。
“奴才奉萬歲口諭,一大早便在此處迎候包大人,若大人再不到來,奴才就要去回稟萬歲了。”
“府衙之中事物繁忙,來得晚了些,還請公公見諒。”包大人說道。
“萬歲此時就在寧安宮中,想是正在和大娘娘閒談,包大人且隨奴才過去。”太監說著,走在前面。
包拯回頭示意,要展昭和另一名差官等在這裡。
必定是皇宮禁地,沒有得到皇帝宣召,包拯還不敢要二人貿然進入。
皇帝果然在寧安宮。
這劉太妃的樣子實在不能單純用美或者不美來形容,高貴典雅、雍容華貴,白嫩緊緻的肌膚,配上高挽的髮髻,雖刻意但卻不露痕跡的淡妝。如果不知道她是當今皇帝和常寧公主的生母,一定會以為她只有三十幾歲年紀。
劉太妃今天的興致很高,已經沒有了剛剛大病初癒的痕跡。
在劉太妃的身後,還站著一個人——荔妃姜舒蘋。
“今見母后病體康復,兒臣深感欣慰,還望母后善保鳳體,也免得兒臣牽掛。”仁宗至孝,在太妃面前歷來很少落座,只是站在臺階下面,說道。
“哀家已無大礙,皇兒不必每天過來請安,只要荔妃在此陪伴哀家即可。”劉太妃說道,回頭看了一眼姜舒蘋,顯得十分親近。
姜舒蘋抓住機會。
“母后休要這般說,萬歲國事繁忙,臣妾略盡孝道,亦是應該的。只要母后鳳體康健,便是臣等之福了。”
“小妮子果然會說話。”劉太妃滿臉微笑。
皇帝看了姜舒蘋一眼。
“愛妃能夠助朕在母后身邊盡孝,朕亦十分感激。”
“萬歲今日可想與臣妾一起在母后宮中用膳?”姜舒蘋忽然問道。
皇帝遲疑了一下。
他已經答應費彩荷,中午的時候去她的彩荷宮用膳,這姜舒蘋忽然提出,一時間叫他不知該如何回答了。
見到皇帝猶豫,姜舒蘋心裡很不高興,不由得小臉一崩,下意識地叨咕了一句:“想必又是那御妃娘娘要萬歲前去吧?”
皇帝大驚,生怕被劉太妃知道了此事,慌忙狠狠瞪了她一眼。
“皇兒有事儘管去辦,無需這般為難。”不知道是劉太妃沒有聽到,還是有意岔開話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