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報國的李勵,也沒有半分抗拒,很快答應下來。並且在接下來的一天時間裡,他都呆在自己營中,習練半日槍法,再練半日箭法。對槍法和箭法的掌握,有了長足的進步。
直到第二日傍晚時,朱儁來到李勵賬外,再次考校他的箭法。
這回只偏離目標半尺。
如果按照十環目標算,應該是射中了第十環。
“還不錯。槍法呢?現在與我切磋一下?”朱儁作勢便要叫人取來兵器。
李勵趕忙擺手道:“別別別,將軍,我才練習梨花槍不到半日,哪裡是您的對手啊。待我處置完那些俘虜,再來向將軍請教。”
“也好。你且去吧。”
“諾!”
李勵翻身上馬,直奔俘虜營。
皇甫嵩和曹操的大軍,早就到了,分別在俘虜營的兩個方向列陣。
周倉裴元紹率領四千多降軍,如約而至,在俘虜營的正面列陣,等待李勵進攻的命令。
東面山坡下。
朱儁趕來與皇甫嵩會合,兩人見面寒暄了一陣。朱儁說道:“李勵小子的武藝,我考校過了,差的沒邊,箭法也是稀鬆平常。如果不是那日他獻計,我印象深刻,真懷疑他到底是不是飛將軍的後裔。”
皇甫嵩道:“是與不是,並不打緊,就算他是飛將軍的後裔,如果他本身沒有能力,也是不堪重用。而反之,只要他忠於朝廷,心存良善,就值得我們培養……。”
“最近朝廷閹黨越發猖獗了,而陛下又對他們極為信任,我們這些領兵在外的將領,時常遭到中傷,說不定啥時候,就會被罷官奪職,押解回京。真到了那時,你我都成了別人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李勵是一支奇兵,必要的時候,能起到大用!”
“嗯嗯!”
朱儁意味深長的點了點頭。
從李勵獻計那一刻起,朱儁心裡就有了一個長遠的計劃。
朝中閹黨與外戚爭鬥,已是不死不休之局,黃巾軍趁亂而起,席捲各州府。羌族、匈奴、鮮卑等外族,更是落井下石,一再的反叛。朱儁和皇甫嵩、盧植等老將,都預感到了大漢朝即將迎來一場劫難。
這場劫難很可能會顛覆朝廷的統治。
他們這些老將,雖然手握重兵,卻無法脫離朝廷的掌控,一旦皇帝聽信閹黨的話,要罷免他們的職權,他們也無法反抗,只能乖乖的交出兵權。而一旦交出兵權,大漢朝誰來守護?天下的黃巾賊寇,誰能剿滅?邊患誰能平定?
所以朱儁和皇甫嵩商量後,皆以為,應該培養出一個人來。
這個人不能是朝中的大官,容易遭到閹黨中傷。
也不能是世家大族的人,世家大族牽連甚廣,又極為看中自身利益,很難兼顧朝廷安危。
只有像李勵這樣,窮苦出生,無牽無掛,胸腹韜略,而且還有李廣後裔這樣的身份背景,實在太難得了。等到李勵成長起來,成為軍中柱石,並且不進入朝廷軍隊的編制。無論任何野心賊,想要顛覆大漢朝,都必須先過李勵這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