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該啊,聽說大司馬以耕種起家,沒道理不懂這個。
“著啊!”馮大司馬把鞭子往手心敲了一下,贊同道,“故而這桑啊,它是很重要,不可或缺的。”
“只是啊,秦校事你看,我們大漢的蜀地,為了給你們荊州供糧,多種糧,少種桑。”
說到這裡,馮大司馬頗是唏噓地感慨道:
“蜀地本是以錦緞見長,誰料這些年,只顧種糧幫扶盟國,蠶絲日少,蜀錦難見,再不復以往之盛況矣!”
秦博的臉皮抽搐了一下。
他瞄了瞄馮大司馬身上的衣服,不說話。
馮大司馬感慨了一句以後,又對秦博說道:
“秦校事,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秦博有些不敢確定地試探問道:
“大司馬的意思是,種桑?”
“對,南郡以南,除了甘蔗之地,剩下的,可以改稻為桑,專產蠶絲,產多少,我們就收多少,一如甘蔗制。”
馮大司馬說著,伸出巴掌,荊州與蜀地之間虛抓了一下:
“如此,我們蜀地不用擔心穀賤傷農,同時有了蠶絲,蜀地萬千以織蜀錦為生的人家,生計也算是有了著落。”
“而你們大吳,也不用擔心沒有錢買馬。”馮大司馬伸出手指,在自己與秦博之間,來回指了幾下,“兩全其美,豈不妙哉?”
“改稻為桑,一如甘蔗制?”秦博一下子就抓住了重點,他重複了一句,有些茫然,又有些覺得不太對勁。
但更多的,是心動。
蜀錦是何等名貴?
若是能像粗糖換紅糖那般,以蠶絲換蜀錦,那,那豈不是又開出一個大財源?
“大司馬,真乃今之陶朱公是也!”
秦博下意識地衷心讚歎了一聲。
“是吧?秦校事也覺得此事甚妙吧?”
秦博搖了搖頭,“此策甚好,只是……”
他猶豫了一下,才繼續說道:
“只是茲事甚大,博不敢擅專,還須得請示陛下。”
“可以,沒有問題。”
馮大司馬很是爽快地答應下來,看向秦博的眼神,充滿了笑意。
因為孫權答不答應,馮大司馬根本就不在意。
孫大帝要是老湖塗了,為了渡過眼前的財政危機,以及解決軍中戰馬問題,願意飲鴆止渴,那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