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魏軍守將鮮于輔得知涇陽城與月支城丟失,連夜領長安大軍北上,欲救援安定。
哪知才行到半路,便得到胡遵已經舉城投降的訊息。
鮮于輔大吃一驚,只得駐守新平郡,以防蜀虜繼續南下,同時派出快馬,把安定郡淪陷的訊息通知南邊的曹真。
長安北邊屏障之一丟失的訊息,讓關中大為震動。
無數的快馬透過潼關,一路狂奔,向許昌而去。
在決定讓曹真出兵攻打的蜀虜的時候,曹睿就往東巡幸許昌。
表面上說是巡視舊都,實際上是為了防備東吳趁機出兵。
安定丟失的訊息傳到許昌,讓隨從的大臣大是震驚。
更兼從關中傳過來的訊息,說曹真領軍行於子午谷,因為連續暴雨,棧道毀壞,大軍不得不鑿路而行。
如今已經快要一個月了,卻才剛走到一半。
少府楊阜素來剛正不阿,得知關中戰事,急得連夜上書:
“今吳、蜀未平,而天屢降變,諸軍始進,便有天雨之患,稽閡山險,已積日矣。轉運之勞,擔負之苦,所費已多,若有不斷,必違本圖。”
“今大司馬使六軍困於山谷之間,進無所略,退又不得,非王兵之道也!”
曹睿答詔曰:“大司馬主關西諸事,想必其自有想法。且陣前軍情萬變,吾等千里之外,豈能自亂陣腳?”
王朗在建興六年剛死,他的兒子王肅任了散騎常侍,緊跟著楊阜上書勸說曹睿:
“平途之行軍者,有千里饋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之說。更何況大司馬深入阻險,又逢霖雨,山坂峻滑。”
“大軍於深山峽谷而不能展,糧草遠比平途難繼百倍,實乃行軍者之大忌也!”
“今又有悍寇馮賊,北侵安定,擾亂關中,大軍困於深山峽谷,若被葛賊抄小徑而擾之,不能及時退回關中,則馮賊無人可制,關中危矣!”
曹睿回答:“此言過矣!馮賊安能囂張至此?風聞此人於蜀地,有巧言令色之稱,想來不過趁勢成事的小人罷了!”
哪知在一旁的楊阜聞言,頓時大怒,大聲斥道:
“馮賊狡詐,又善用兵,安能小視?敢問陛下,大魏軍中,能與張郃將軍相比者,有幾人?”
曹睿語塞。
楊阜得理不讓人:“臣久治關右,素知羌胡桀驁,那馮賊入隴右不過三年,便深得羌胡之心。”
“若是任其得到安定,則可與北地郡北邊胡人相交,介時再現隴右羌胡之事,關中只怕再不復大魏所有!”
所謂隴右羌胡之事,指的便是太和二年,蜀虜趁大魏不備,襲取隴右,羌胡聽聞馮賊之名,叛魏而從賊。
張郃與馮賊大戰於街亭,相持不下,哪知最後卻被羌胡自背後襲之,乃有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