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導拍了拍手,說道:“好了,大家也別閒聊了,趕緊把手裡的活兒處理處理。咱們今天得錄第二期了,該準備好的東西一定不能出錯。別看咱們第一期火了,但是有多少人等著看咱們第二期的笑話呢?今天的錄製,要求要比第一期還嚴格!今天要是哪個環節、哪個部門敢出問題、敢掉鏈子,那別怪我不講情面。”
張導的話說的很重,但大家也都理解。
網上的評論大家也都看了,的確是好評如潮。但是,也有許許多多的人認為,《中華詩詞大會》第一期能火,完全就是投機取巧的結果。
各種因素堆到了一起,才造就出了文藝頻道的收視神話。
第二期?
還能有第一期這麼高的收視率?
那不可能!
很多人都認為,後續的節目收視率能維持在1.5、1.3左右,就已經相當了不起了。
想繼續維持這種火爆程度?這簡直是不太現實。
當然,持有這種論調的,基本都是網上那些所謂的業內人士。這也算是當今娛樂圈的現狀吧,一檔節目火了,勢必會冒出很多負面消極的論調。畢竟,市場的盤子就這麼大,你收視率越高,同時的其他節目的收視率就一定會受到影響。
甚至,影響到整個行業的執行模式,或者是增加行業內的競爭成本,也不是不可能。
也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網友們作為觀眾肯定是喜歡鯰魚,但是池塘裡的其他魚可就不喜歡鯰魚了。
所以,《詩詞大會》被業內人士唱衰也是情理之中的。當然,如果這檔節目經過市場的反覆檢驗,真的是勢不可當的話,那後續就不是唱衰了,而是模仿。
下作,卻又真實。
“葉哥,你對對本子。”張導遞過來一沓材料。
葉落雖然是總負責人兼總策劃,但這檔節目具體的細節和事宜,全都是張導和趙總監兩個人負責的。
“點上啊,別閒著,一邊兒抽一邊兒看。”趙總笑呵呵的散著煙。
都說主持人不抽菸、不喝酒,但其實這也分人,像是葉落認識的一些男主持人,好多都是菸酒不離手。
九點左右。
演播廳那邊已經就緒。
《中華詩詞大會》第二期,準備開始錄製。
趁著正式錄製之前,葉落把張導、趙總他們這些節目組的骨幹叫到後臺,又囑咐了一下,“多餘的話我就不說了,今天咱們得連續錄製兩期,時間有點趕,手下的兄弟們沒問題吧?”
“你就放心吧。”
“早都和大家解釋過了。”
“沒問題沒問題。”
幾個人都點著頭。
之所以要連著錄兩期,這也是臺裡的要求。現在這檔節目火了,很多該走的審查流程就必須得走一遍。
在追求收視率的同時,也要保證節目不出問題。
事實上,這也是華視的一貫作風,越火的節目審查就要越嚴格。
連著錄兩期,也是為了方便走稽核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