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這都什麼年代了,還有人對號入座孔乙己呢?”
“(⊙o⊙…”
“咱們就是說,你們仔細想想當代大學畢業生的現狀再說話吧……”
本來吧,大家都在討論這篇的文學價值,以及葉落對當時那個黑暗年代的痛斥。也有不少人津津樂道葉落對魯迅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總之大家說的都是文學上的事。
但是,自從評論區出現一些自嘲像孔乙己的年輕人之後,風向好像就有點不對勁了。
“同樣是讀過書,同樣是生活窮困潦倒,被沒讀過書的人嘲笑,被同樣讀過書的人欺壓……操你大爺!破防了兄弟們!”
“我越來越感覺,這篇《孔乙己》不對勁!為啥會是孔乙己這個名字呢?孔乙己?恐亦己?恐怕也是自己吧!”
“我操!大神!你他麼這個解說,我感覺才是真的啊!”
“不說了,沒啥好說的,懂的自然懂。”
“葉老師說寫現代文,就寫現代文!這絕對夠現代的!”
“……”
就是這樣的,不同的人看,眼中會有不同的意味。
讓誰都沒想到的是,這篇抨擊封建社會的,竟然在年輕人的圈子中迅速的傳開了。很多解析,也都慢慢的品出了其他的意味。
像是那些專門盯著葉落的影片主,本來第一時間就做了《孔乙己》的解說影片,可看到這些年輕人的解讀之後,又麻溜的滾回去重新做了一期。
有了這些影片主的推波助瀾,這篇的現實意義便越發的濃厚了起來。
很多人都認為,葉落這是在借用魯迅之口,辛辣的點評著當今社會的某些問題。
甚至,古文協會的人看了這些解析之後,都默默點頭了。
“說到底,咱們不是搞現代文學的,有時候這些個理解,還不如這些網友透徹。”馮家華教授感慨著。
劉穎教授也點頭,“葉老師估計是有著方面的意思的,不過他這麼寫,真的沒事麼?”
李文正主席大手一揮,“能有什麼事?葉老師又不是亂寫的,哪怕有些人不滿意,也有文振組頂著呢。”
“我是怕文振組不滿意,畢竟這影響不好吧。”劉穎教授道。
但李主席卻搖了搖頭,說道:“你們太小看文振組了。”
“那後續的咱們還……”
“繼續投放,不用管這些。”
“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