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囉裡囉嗦的說了一大堆話,曹真雖然表面上認可,但曹睿感覺他其實並沒有聽進去。
不過無妨,有自己這個皇帝在最後把關,想想總歸是會無虞的。
“大將軍,朕近來之所以醉心涼州之事,就是為了應對蜀漢。”曹睿說道:“現在有張郃都督雍涼軍事,雍州有郭淮在,涼州派了夏侯淵之子夏侯霸,還讓司馬孚去幫夏侯霸處理民政。雍涼羌人之事,朕又派了新降的陸遜前去。”
“雍涼之事,大將軍也要多多用心才是。”
曹真說道:“臣曾經征討過涼州叛亂,對雍涼之事還是知道頗多的。雍涼在漢朝亂了上百年,我朝初建,想在一時半會就解決雍涼之事,還是殊為不易的。”
“永初年間,涼州羌亂前後有十四年,所花軍費有二百四十億錢。永和年間涼州羌亂七年,軍費花了八十億錢。桓帝時涼州三明平定羌亂,也花了四十四億。”
“如此巨大的花費之下,涼州之事還是一片頹唐。”曹真微微嘆氣道:“涼州幾乎……”
“幾乎什麼?”曹睿問道。
曹真說道:“幾乎都不像漢地了。”
曹睿用手指向淮水流著的方向,又一揮袍袖劃過了半邊天空:“既然如此,那就更要一統天下之後,才能慢慢從內地反補涼州了。”
“班固不是寫了《漢書》嗎?待朕回朝之後,也是要命人開始擬稿來寫一本《後漢書》的。”
“後世如果有人寫《魏書》的話,朕是第二個皇帝、自然是會排在前面的。若朕真能十年間滅吳,從而與眾卿一同開創個盛世的話,朕希望大將軍在《魏書》裡的次序能離朕更近上一些。”
史書中的臣子都是按功勞排序。在史書中離皇帝更近,顯然就是要立大功的意思。而對於大魏的大功,不用懷疑,指的就是吳蜀兩國了。
小船搖搖晃晃,曹真在船中緩緩起身站直。身為人臣,即使是曹真這般高位,與皇帝推心置腹交談的機會也並不多。
今夜泛舟於淮水之上,頭上是璀璨星漢,船下是東流之水。曹真隨即深施一禮,對皇帝說道:“臣明白陛下的苦心了,臣願始終為陛下前驅。”
曹睿抬起左手在半空中向下按了按:“快坐下吧,朕今日與你再多說幾句。”
“曹氏夏侯氏之將,除了你與大司馬,朕還能倚重於誰?”
曹真想了一想之後說道:“回陛下,夏侯儒或許可以。夏侯霸還差了點、要在涼州再歷練幾年。而曹泰為將倒是不錯,讓其統領一方的話,還是要再觀察觀察的。”
“朕知曉了。”曹睿點了點頭:“不過,大將軍,昭伯與朕年紀相仿。他的前程,大將軍又是如何想的呢?”
昭伯,就是曹真的長子曹爽曹昭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