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些心急的百姓直接問了出來。
但是這次郵差沒有回答,而是敲了敲銅鑼,等到臺下安靜下來之後,舉著鐵皮喇叭喊道:“大家一定想知道元采薇姑娘和朱玲瓏姑娘為什麼來澤雲縣對吧?不要著急,大家聽我念完今天的報紙就知道了!”
說完,郵差把報紙攤平放在面前的桌子上,舉著喇叭唸了起來。
只不過這次念報紙的聲音比平時更加洪亮了一些。
郵差面前的報紙,是印刷廠專門加印的,其他版塊都和別的報紙一樣,只是農業板塊的內容換成了陳文遠那份稿子。
聽郵差唸完,臺子下的百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間變得極為安靜。
但是這種安靜只持續了十幾秒,百姓就開始交頭接耳。
剛開始只是竊竊私語,後來討論的百姓越來越多,變得比菜市場還要嘈雜。
“強哥剛才說的,是朝廷要向咱們借糧嗎?”
“我還以為自己聽錯了,原來你也聽到了!”
“朝廷怎麼能這樣呢?不是說好施行新政,給咱們百姓減稅,讓咱們過上好日子嗎?這才兩年不到,怎麼就反悔了呢?”
“你耳朵聾了嗎,報紙上說的是朝廷要找咱們借糧,不是直接收糧!”
“借糧和收糧不是一個意思嗎?”
“當然不是一個意思,借糧要還,收糧不用還!”
“朝廷借糧,不還給你,你還能去找朝廷討要不成?”
“你剛才怎麼聽的?報紙上說了,借糧給朝廷的,金川錢莊會出具借條,到時候拿著借條就能去錢莊領錢,還能算利息呢!”
“真有這種好事,怎麼可能輪到我們?”
……
百姓們議論紛紛,其中絕大部分都抱著牴觸的心態。
等到討論聲音弱了一些,澤雲縣令登上石臺,敲響了銅鑼。
縣令還是很有權威的,臺下再次恢復安靜。
“鄉親們好,我是咱們澤雲縣的縣令鄭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