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三個還在祠堂裡跪著,甄英卻順著小路,預備著去縣衙找人。
“民非政不治,政非官不舉,官非署不立。”縣衙這類地方大同小異,都是按照“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堂後邸”的規制來建立。
甄英即便是不曾來過,也有自信不會迷路。
她催動法衣,隱去身形,大模大樣準備進去,卻在大門就被攔了下來。
既然是仙俠世界,作為最大的修士組織機構,朝廷不可能不對修士做出防範。
縣衙大門外,當先一個照壁,上頭就有使人顯形的咒文。
再往裡,應該還有些別的手段。
不然,稍微有點兒道行的,都能在朝廷地盤兒上來去自如,像什麼樣子?
衙門又不是菜市場!
甄英無法,只得換了身衣裳,肉疼地摸出些許銅錢,找後門賣蘋果的阿婆買了點兒禮物。
又去布莊扯了塊兒紅帕子把籃子蓋上。假裝自己是甄家的奴僕,前來看望安家小姐。
門房攔過她一回,看她面熟,死活不肯放人。
甄英又捱了小半天,直到門房換了班,又給新接手的門房使了銀子,這才被人帶著進去。
她年紀又小,還是個姑娘家,無需偽裝,就能讓人輕易放下戒備。
修士?拜託,八歲就能入道的修士,那是什麼天選之子!會來雲縣這種小地方?
茶館裡那個說書的?那是皮套好嘛!八歲的鍛體修士,全天下都數得過來。
門房引著她進了大門,先在門口寅賓館,也就是縣衙大門靠左手邊一個小屋裡登了記,用硃筆摁下手印畫了押,老老實實留下姓名。
那名冊不知用了什麼術法,當問及甄英名姓時,她明明想編一個假名,卻怎麼也說不出口。
好在她姓甄,雲縣中有很少有人知道甄家四房的事兒,這裡算是糊弄了過去。
縣衙自大門到三堂一條直線,呈軸對稱,佈局緊湊,主次分明。出了寅賓館,又是一條長長的甬道,再過一道儀門,門房將她交接給了當差的皂班差役。
縣衙內皂、壯、快三班,其中,皂班主要負責衙門內部事物,既是公務人員,同時也是縣令的生活秘書,只是多數時間在衙內辦差,在外頭不如另兩班威風。
壯班一般負責差遣捕盜。快班則是負責傳遞公文,也會在壯班人手不足的時候,也會隨著壯班一起緝捕。
這是衙門正經的公差,雖然政治地位不高,但是政治影響力不低。
這些人的工作崗位是父子相傳,比鐵飯碗還鐵飯碗。縣令可以升遷調走,但吏員都是紮根基層,一個縣的情況,沒人比他們更懂。
甄英兩世為人,修習最多的,便是《情商》一書。不僅禮數週全,話裡話外,把那皂班大哥捧得高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