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梓桐幾乎要崩潰,顧不上聲音來自哪裡,哆哆嗦嗦的蹲了下去。
然後,那個聲音自顧自的講述了一個悲慘的故事。
我聽了這麼久,終於聽到了關鍵的地方,不知不覺中,手心裡已經捏了一把汗。
冷月則在一旁不冷不熱的問:“還沒完?”
趙梓桐咬著嘴唇,搖了搖頭,將她聽到的故事講了出來:
公元1645年,清兵在愛新覺羅·多鐸的帶領下,一路勢如破竹臉敗明軍,連續佔領諸多城池,於四月十九日抵達揚州,以水陸兩軍,將揚州城包圍得水洩不通。
守城明將史可法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率領全揚州城軍民奮死抵抗,但終因箭盡糧絕,於四月二十五日失守揚州城。
愛新覺羅·多鐸佔領揚州城後,妄圖招降史可法及其部下為他效命平江南,遭到拒絕。
一怒之下,愛新覺羅·多鐸於五月二十日下令屠城。
清兵撕扯下人性的麵皮,亮起冰寒刺骨的血刃,揮向揚州城殘餘的軍民,甚至連老幼婦孺都沒有放過。
揚州城軍民不論男女,不論老幼,死命相拼,在自己的故土流乾了最後一滴血。
這場滅絕人寰的殺戮,足足持續了十日,史稱“揚州十日”。
在滿城密佈的屍體堆中,不為人察覺的,鑽出了一名男子,趁著夜黑風高,清兵不備,逃出了揚州城,一路北上,保住了性命。
二十年後,揚州城來了一人,憑明謀暗計,以極快的速度建立了殷實的基業,成了兩淮鹽商中的重要人物。
那時,康熙已經登基。
在一代明君的治理下,百姓安居樂業,生活水準提升,兩淮鹽業得到了飛速發展。
康熙對兩淮鹽業非常重視,加強巡鹽御史職權,由兩淮總督兼任,官居二品。
由此可見,當時兩淮鹽業有多麼的發達。
這個人表面上是財大氣粗的鹽商,私下裡卻密謀反清復明之事,甚至與洪門天地會有牽扯。
沒想到,洪門天地會中出現了叛徒,將這位鹽商告發,使得其最終落得了抄家滅族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