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從不曾相識
不存在這首歌曲
每秒都活著每秒都死去
每秒都問著自己
誰不曾找尋誰不曾懷疑
有人曾經說過:“有時候與你擦肩而過的陌生人,是某些人拼盡一切都追逐不到的人”。
《路邊野餐》中的三對人:老醫生和她的情人,陳昇和他老婆,成年後的衛衛和洋洋,不就是這樣的情形?
當天晚上,明媚把兒子樂樂和小保姆都接回家,原來有點冷清的院子頓時變的熱鬧起來。
明媚每天開車去七棵樹創意園進行電影的後期製作,除了剪輯、錄音還有後期配音。
這部影片用的方言,可明媚找的專業演員自然不會說貴州話,得後期找配音演員。
早上開車出去,中午一般不回來,點外賣解決,但晚上要回來一家人團聚吃飯。
俞冬青就很少再去老馬家麵館。
有時候晚上路過,麵館裡面依舊燈火通明,還有外面那個賣煎餅果子的小攤依然存在,不過每次出現都很晚。
俞冬青也曾經買過一次嚐嚐,味道還不錯。
時間很快到了11月中旬,為時四個多月時間製作的電影《路邊野餐》,全部完成下面就是預定上映時間以及前上映的路演。
其實這部片子,在原來那個時空拍製作更短,據說導演僅僅了三個月。
今天,外面寒風凜冽,俞冬青沒有貓在溫暖的家裡喝茶,而是和明媚一大早就冒著寒風出門去七棵樹創意園,
《路邊野餐》製作全部完成,俞冬青作為電影的第一個觀眾觀看。
除了明媚,還有製片人老徐,彼此都認識也不用客氣。
簡單寒暄幾句,明媚就開啟了影片,三人靜靜看起來。
和原來時空畢贛拍的那部《路邊野餐》相比,畫面要細膩的多,畢竟明媚是女性,鏡頭處理方面有女性特有的視覺。
俞冬青泡上一杯熱茶,認真看著。
眼前這部《路邊野餐》和腦海裡原來那個時空的這部電影鏡頭不斷浮現,有的重合,有的相差甚遠。
但這沒關係。
同一個劇本,不同的導演都有自己的獨特的解說。
影片中,淡淡的憂傷,其中飽含溫情,寫實、冷靜的鏡頭,蘊藏著涓涓細流的感情緩緩地淌入心田。
兩部電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明媚這部電影拍的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