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開車回到後海,俞冬青就把王東生的劇本轉發給她。
明媚坐在客廳的沙發上仔細看著。
“哎呀太大膽了,這樣拍估計沒法過審。”
“是的,太直接,容易碰線,所以我勸他別拍了。我給他寫一個劇本也是關於工人下崗的,從另一個角度描述,沒準能過。”俞冬青解釋道。
“哎姐夫,真像劇本里寫的那麼慘嗎?”明媚突然冒出一句。
“那時候你還沒出生,當然不清楚。”俞冬青笑道:“有的事現實比劇本更精彩。”
俞冬青把明媚送回後海她的家,又接女兒回家,等女兒洗漱上床睡覺之後,就到書房想這事。
他並不是信口開河,在原來那個時空真有一部這樣的電影。
張猛執導,王千源、秦海璐主演的《鋼的琴》
講述了一位父親為了女兒的音樂夢想而不斷艱苦努力,最後透過身邊朋友的幫助用鋼鐵為女兒打造出一架鋼琴的故事,透過小人物幽默與艱辛,展露一段感人至深的親情和友情。
背景就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工人下崗潮。
這部電影投資成本500萬左右,小成本電影,在國內外獲獎無數,豆瓣評分8.5,可惜票房僅僅只有600多萬,典型的叫好不叫座。
聽說也與發行的檔期不好。
當時有《武俠》《建黨偉業》《孤島驚魂》大片,後面又有《變形金剛3》,所以票房慘敗。
但不管怎麼樣,上映了吧?
而且口碑不錯,這不就是王東生喜歡的嗎?
開啟膝上型電腦,俞冬青寫起劇本來。
劇本並不是很複雜。
發生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東北一個工業城市故事。
原鋼廠工人陳桂林下崗後,為了維持生計,組建了一支婚喪樂隊,終日奔波在婚喪嫁娶、店鋪開業的營生之中。
與此之時,妻子小菊卻不堪生活重負,移情別戀,跟了一個有錢的商人。之後,小菊光鮮迴歸,要求與丈夫陳桂林離婚,並且要求獨生女陳小元的撫養權。誰能給女兒一架鋼琴成了爭奪撫養權的關鍵所在。陳桂林希望將女兒培養成一名優秀的鋼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