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灕江岸邊。”
“哇你是和俞老師對歌的那位姑娘!”還是娟娟眼尖,認出來了。
姑娘倒是很大方點點頭
呵?
竟然這麼巧?
吳莉莉說起原委來,原來她是廣西師範大學民族班的學生,她們的校區距離灕江邊不遠,有時候出來玩,昨天就是和兩個同學在岸上聽到俞冬青唱山歌,覺得挺好聽,就忍不住對起來。
玩了一會就離開了,今天是週末專門回一趟老家,沒想到今天會見面。
“吳莉莉,你山歌唱的真好聽。”娟娟稱讚道。
“你們對歌也挺好聽啊。”吳莉莉回答了句。
“是我們俞老師唱的好!”
娟娟笑著,指了指俞冬青。
姑娘看了俞冬青一眼,有點羞澀,不過很快恢復正常笑著說,你看我,光聊天,咋能你們站在這裡呢,太爺知道會說我的,然後就讓大夥跟著他進村。
石橋村是個很古老的村子,俞冬青一行人走進小巷道,發現裡面竟然還有明清時代的建築,而吳國明就住在一處老宅裡。
跟著吳莉莉進了大院,只見裡面庭院深深,院子裡到處都是花草,還有兩棵桂花樹。
“太爺爺,客人們到啦。”吳莉莉衝著堂屋裡喊一聲。
很快,一個鬚髮皆白老人從堂屋裡走了出來,穿著一件老式白大褂,顯得精神矍鑠。
眾人趕忙招呼,黑子自然是挨個解釋,輪到俞冬青這裡,老人哈哈一笑:“原來昨天和我重孫女對歌就是你啊。”
“唱的不好,見笑了。”俞冬青謙虛道。
“外地人唱我們廣西山歌不多.走,進去說。”吳國明招呼大家。
跟著主人走進堂屋,只見最醒目位置,懸掛了一幅畫像,竟然是一幅描繪的是娃子放牛,惟妙惟肖。
畫上竟然還有一首歌謠:“窮人娃子看牛郎,肚餓山歌當乾糧,聽我唱歌牛也笑,長大要當山歌王”。
看到眾人都注視這副畫,旁邊的吳莉莉解釋道:“這是我太爺爺寫的。”
吳國明就解釋起來。
原來,他3歲起便跟隨母親學唱山歌,童年時代給地主家放牛為生。在放牛的過程中,他以大地山川為舞臺,以牛羊為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