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人到中年:娛樂圈的悠閒生活> 101 三叔版的《學貓叫》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01 三叔版的《學貓叫》 (1 / 3)

“媽。”俞冬青叫了聲,趕緊加快腳步,劉鳳蘭也看到兒子,笑著迎上來。

“媽,這麼冷的天,你站著別凍感冒了。”俞冬青說道。

“呵呵,沒事嘛.”劉鳳蘭慈愛的目光看著兒子,又轉向站在一邊的小孫女。

“這是彤彤?幾年沒見長這麼大了。”

“彤彤,快叫奶奶。”俞冬青趕忙催促。

“奶奶。”小姑娘看著眼前有些陌生的老人,還是很脆生生的叫了一聲。

“噯乖。”劉鳳蘭滿是皺紋的臉頓時樂開了話,拉起彤彤的小手:“走,回家去,奶奶給你做的好吃的。”

俞冬青提著行李,三人進了村裡。

現在的農村經過新農村建設,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觀,一條筆直的水泥路,兩邊的牆壁都成雪白,還畫著一些梅蘭竹菊等一些中國傳統彩繪,房子也是煥然一新。

但沒變的是房子樣式,還是關中地區傳統的“半邊蓋”房子。

三人進了村中一家院子,這是農村很常見的農家小院。

紅漆大門,上面還用彩磚鑲嵌著是五個字“家和萬事興。”進去以後,是四間窗明几淨的青磚瓦房,兩旁是廂房,不大的院子打掃的很乾淨,唯一不變的是靠著圍牆邊種著兩棵棗樹。

俞冬青記得,在童年的時候這兩棵棗樹都已經長大,自己經常在棗子還沒成熟的時候,偷偷拿掃把敲棗吃,沒少受老媽的責罵。

現在的棗樹,雖然是冬天沒有葉子但依舊枝丫茂盛。

這讓俞冬青想起魯迅那句名言:“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俞冬青把行李放下,劉鳳蘭就殷勤招呼:“肚子餓了吧?我給你煮了你小時候最愛吃的“大刀面”。”

俞冬青一聽口水差點就流出來了,在燕京,秦省的關中地區的油潑面、臊子面甚至秦省南部流行的梆梆面、漿水面,北部流行的羊肉餄烙面他都吃過,唯獨沒吃過大刀面。

“彤彤,跟爸去吃奶奶做的大刀面去!”

俞冬青笑著對女兒說。

大刀面是華陰地區傳統美食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及豐富的文化內涵;它系用雙杖擀成,鍘刃(大刀)切就,故名。

在華陰當地,有一句話是“衙門前的麵館子”,說的就是這大刀面麵館曾經開在府衙門口前,也足見了大刀面歷史的久遠。

之所以稱之為“大刀面”,原因是切面的刀很大,幾乎就是原汁原味的鍘刀。說起“鍘刀”,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如今四十歲往上的人會明白,就是原本用來給牲口鍘草料用的刀,當然現在的鍘刀專門用來切面。

手工做的面,在配上傳統臊子——用自制黃豆豆瓣醬經溫油煸炒出濃郁的醬香味,加入蔥姜,放入豆腐丁,粉條段,加湯,用小火燉制而成。

俞冬青看著老媽端來的一大瓷碗金紅明亮,醬香四溢,頓時食慾大開,又倒上香醋、油潑辣子,稀里嘩啦,沒幾分鐘一大碗的麵條就下肚。

胃裡暖洋洋的,好舒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