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門的胥吏並非朝廷委派,縣令確實可以決定其去留,可一下少了這麼多人,寒沙縣衙門還如何運作?
下一刻,他知道答案了。
廖青又繼續道:“另外,也是從明日起,縣衙門公開招聘胥吏,六房書吏,三班衙役,皆可選擇,歡迎諸位及族人前來應聘……”
張主簿聽得臉黑如鍋底。
這是在抄他的老底啊!
另外一些鄉紳卻躁動起來,低語聲不斷。
衙門現在缺了多少人?
除開幫役和白役不算,寒城衙門一般保持在七十多人。而現在,在衙門點卯的只有二十多人,缺了差不多五十人左右。這欠缺的都是張主簿的人,或者說他這一邊勢力的。
缺了這麼多人,宛如一個大坑,衙門如何能正常運轉?
現在,廖青要填上這個坑。
能填上嗎?
能。
胥吏雖然不是官,他們是吏,但他們都是有編制的,也就是說,衙門會給他們發月錢,基本上屬於旱澇保收。
而且寒城是邊城,時不時會有大人物到來巡視,在衙門裡辦差,就有很大的機會接觸到,若是有幸被某個大人物看中了,那就攀上了高枝,跳出了寒城這個小地方。
不是人人都愛讀書的,也不是隻要讀書就能做官的,能做到的只是極少數,做不到的人才是不計其數。
這些人都是很想上進的,心懷丘壑,奈何走不通科舉這一條陽關大道,就只有想別的法子了。
這些人都讀過書,不能科舉那能幹什麼呢?
轉行經商?他們是不屑於此的。
當老師,給娃子們啟蒙去?每年收點束脩銀子,就此混一輩子?那不可能,那是下下之選。
給大戶人家當帳房先生,當師爺,當管家?屈居人下的滋味,可不是那麼好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