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這也太無法無天了吧?”
“誰說不是呢!咱們隴西郡,什麼時候出過這樣的酷吏?”
“這日子,沒法過了……”
茶館裡,議論聲越來越大,人們的臉上,都露出了驚恐和憤怒的神色。
類似的場景,在隴西郡的各個角落上演。
謝家、王家、李家,三大家族聯手,動用了所有能動用的關係,將趙越的形象,徹底扭曲。
他們僱傭了一批潑皮無賴,在街頭巷尾散佈謠言,將趙越說成了一個殘暴不仁、貪得無厭、草菅人命的惡魔。
甚至,他們還編造了一些聳人聽聞的故事,說趙越有特殊的癖好,喜歡折磨年輕女子,喜歡喝人血,吃人心……
這些謠言,荒誕不經,卻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下,迅速傳播開來。
百姓們大多愚昧,容易輕信謠言,再加上對官府的天然不信任,一時間,趙越在隴西郡的聲望,跌落到了谷底。
除了散佈謠言,世族們還買通了一些落魄文人。
這些文人,平日裡就靠著一支筆桿子混飯吃,如今有了金主,更是賣力。
他們揮毫潑墨,寫下了一篇篇“檄文”,將趙越批駁得體無完膚。
“……觀其行,焚祠堂,辱先人,此為不孝;奪民產,害百姓,此為不仁;濫用刑,殺無辜,此為不義。不孝不仁不義之徒,人人得而誅之!……”
“……趙越小兒,竊居高位,倒行逆施,禍國殃民,實乃國賊!隴西百姓,當奮起反抗,驅逐奸佞,還我朗朗乾坤!……”
這些文章,文筆犀利,極具煽動性。
世族們將這些文章大量印刷,張貼在城牆上、街道邊、茶館裡、酒肆中……
只要是人多的地方,都能看到這些“檄文”。
除了抹黑趙越,世族們還玩起了“收買人心”的把戲。
他們從各自的家產中,拿出了一部分錢糧,在城門口、集市上,擺起了粥棚。
“鄉親們,我們世家,世代居住在隴西,與大家同氣連枝,休慼與共。”
“如今,朝廷派來的欽差大臣,不顧百姓死活,橫徵暴斂,我們世家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啊!”
“我們不能坐視不理,我們要儘自己的一份力,幫助大家渡過難關!”
謝家的管家,站在高臺上,聲淚俱下地說道。
在他的指揮下,一碗碗熱氣騰騰的粥,被分發到了百姓手中。
“謝老爺真是大善人啊!”
“是啊,要不是謝老爺,我們一家老小,恐怕就要餓死了!”
“還是世家好啊,關鍵時刻,能靠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