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校歌賽第一次在國外開賽,也是第一次全部演唱外文歌曲,更是第一次接受外國歌手的挑戰,受眾除了校歌賽原來的粉絲之外,更多的是面對歐洲、俄羅斯的觀眾。
而也正因為挑戰歌手的存在,讓俄羅斯的流行音樂界,產生了一種不和諧的質疑聲。
那就是,校歌賽拿什麼保證他們的評判公平公正,如何保證他們不會偏向校歌賽的歌手。
甚至有一些俄羅斯的歌手,將校歌賽的到來,看成了另外一次“華語樂壇入侵”,產生了極強的逆反心理。
這種事,已經在越南、東南亞的其他國家、韓國、日本,發生過了好幾次。
如果音樂市場份額世界佔比遠遠比俄羅斯高的日本、韓國都會被“華語樂壇入侵”,被谷小白殺的七零八落,他們拿什麼抵禦谷小白,以及他身後的校歌賽呢?
這種思慮,其實並非無的放矢,也不只是一名俄羅斯流行樂壇的重量級人物,在接受採訪,又或者在自己的自媒體上,表現出這種憂慮。
其實,這也是安哥一直在糾結的事。
既然是比賽,那就要公平公正,不然就有悖於校歌賽的傳統。
校歌賽已經進行了三十多屆,在國內的口碑來之不易,不能輕易折在這種地方。
所以,經過了深思熟慮,同時也是為了公平起見,安哥和規則委員會,為這一屆決賽,重新制定了全新的規則。
整場比賽的打分,將會分成“人氣”、“現場”、“專家”三個部分。
人氣榜就是之前的網路投票,不過這一次,將會向全世界所有的觀眾開放,由觀眾們進行評分。
而“現場”分數,則是校歌賽現場的觀眾們打分。
校歌賽的現場觀眾們,除了隨著海上龍宮一起來的幾千名東原大學的學生和部分俄羅斯的留學生之外,大部分是俄羅斯、歐洲或者其他國家來的遊客,從訂票的比例上來說,65%的觀眾是俄羅斯籍,從人數比例上來說,這一次,校歌賽的歌手們反而失去了主場優勢。
而第三個分數,就是“專家評審”,聘請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級音樂人、音樂家組成評審團,進行專業方向的打分。
這三個榜單,基本上兼顧了所有的層面,但因為“人氣”的權重較低,“現場”和“專家”的權重較高,規則公佈出來,就引起了網路上一陣熱議。
國內,校歌賽的粉絲們有點不爽:“臥槽,這個規則太偏向那些挑戰歌手了吧!”
“現場的權重怎麼那麼高?誰也別攔我,我要去校歌賽支援我的小俠子!什麼?票賣光了?!啥時候賣光的?怎麼不通知我一聲?”
“這些專家們靠不靠譜啊,怎麼名單裡那麼多外國人啊,他們能欣賞得來我們的音樂嗎?肯定有偏見啊!”
“這屆校歌賽的操作有點看不懂啊,這不是把刀子向別人的手裡遞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