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洋之上,本來一路向西的海上龍宮,猛然轉了個向,向北駛去。
雖然行程變了,但不論是科研人員,還是學生們,都激動壞了。
那可是北極點啊!就算是極地學者,也不是每個人都去過北極點的,這可比預料中的行程要有趣得多了。
對科研人員來說,跟著海上龍宮考科研,是他們從未有過的船新體驗。
往日裡去極地搞科研,伴隨的是“寒冷、孤獨、危險”,如果是從陸地上去,那就可能像古早時代的前輩一樣,要從幾座距離比較近的大島上,狗拉雪橇,一路向北,因為只有狗拉雪橇,才能有這麼長時間的續航,可以一路捕獵、補充,雪地摩托之類燒油東西,在狗拉雪橇面前都弱爆了。
而這些年,全球變暖,冰層變薄,到處都是裂縫,從陸地一路過去,基本上就是九死一生。
如果乘坐飛機之類的,北極點附近可沒有機場給你降落。
乘坐船隻的話,在冬季前往北極點幾乎是不可能的,隨時給你凍結在冰層裡,苦苦捱到夏天才能解凍。
而現在,他們可以舒舒服服坐在比遊輪還豪華的海上龍宮裡,躺著到北極點!
“感覺真的對不起先賢們,羅伯特·皮爾裡、羅爾德·阿蒙森的棺材板都蓋不住了……”
“和羅爾德·阿蒙森有什麼關係,難道我們還能坐著海上龍宮到南極點?”
“那可不一定,做人要有夢想嘛!”
而對學生們……
“我去過北極點,我牛逼!”
“我要自拍很多張發朋友圈!”
“請問可以在北極點給我立個雕像嗎?”
“我去實驗室裡3D列印一個!”
一千公里的距離,因為冰層的厚度,海上龍宮也用了足足十多個小時。
當龐大無比的海上龍宮,像是涉水而來的巨獸,碾壓著冰層抵達北極點時,羅伊德和安德列夫,以及兩艘潛艇上的官兵們,下巴都差點把潛艇砸個坑。
這……也太大了吧!
而當海上龍宮的一側外殼緩緩張開,露出了足以容納兩艘潛艇並行的航道時,他們更是震驚無比。
原來,所謂拖船,是這樣拖的?
此時,海上龍宮的中央月池,頂部的蓋板完全展開時,直徑達到了200米之多。
即便是俄亥俄級這種長度達到170米核潛艇裡的巨無霸,也可以在裡面轉圈圈。
美俄兩國的潛艇進去之後,竟然還很寬鬆。
再然後,另外一艘核潛艇也鑽了進來。
三艘潛艇,並排在巨大的月池裡。
這歷史性的一幕,讓人目瞪口呆。
月池旁邊,全是圍觀群眾,被人這麼圍觀著,美俄兩國的潛艇都有點喪氣。
丟人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