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飛集團直升機研究所裡,十多名不同程度禿頂的男男女女坐在會議室裡,面容嚴肅地聽著報告。
會議室亮堂的光芒一照,像商場的燈具專櫃一樣閃亮。
而其中一個禿得頗有特色,凹出了造型的男子,正在大聲念著報告。
“使用《槳葉邊緣弧度設計及超微型擾流梳的應用及其計算公式》重新設計並改造之後的直升機槳葉,已經試製成功並且進行了模擬測驗,在測試中,槳葉的噪音降低了6分貝,升力反而提升了7.3%,機身內的噪音降低了12%,這個成績比初步實驗時的成果還要好,後續還可以繼續最佳化……”
聽到這裡,大家的表情都有點不同了。
當初聽到理論的時候,已經覺得很誇張了,卻沒想到實際資料更誇張!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坐在角落裡的那個少年,眼中的意味,複雜難言。
如此年輕,就已經在聲學之中開宗立派,在空氣動力學方面,該不是也要開宗立派了吧。
想想這孩子手底下的實驗室、科考船,以及海量科研人員,年紀輕輕,已經儼然一個學閥了。
而這樣的理論經驗公式,通常需要一個工程師,在某個行業裡浸淫一生,才能總結出來,而這孩子隨隨便便就能拿出來三五個。
這世界上,真的有人是生而知之嗎?
看到眾人的表情,何世松內心自嘲。
這才哪到哪兒啊。
他把正在唸的報告頓了一頓,等到大家的注意力都看了過來,然後才道:“在槳葉進行了改造之後,實驗機型的最大航速,從原來的360千米/小時,提升到了約38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從290千米/小時,提升到了300千米/小時,航程從460千米,提升到了490千米,最大起飛重量也提升了大約200千克……”
這些資料,更是讓在場的人目瞪口呆。
現代的工程學,就是在不斷的逼近極限。
每一代比上一代的效能提升,其實都是在不斷縮小的。
因為許多物理常量就擺在那裡,無法輕易超越。
音速、重力、材料強度……
只能不斷最佳化各種機械裝置,最佳化動力系統,最佳化整體設計,以取得一點點的資料上的突破。
而現代機械的設計,往往還需要做出取捨,往往提高一點,就要犧牲一點,提升速度,或許就要犧牲載重,提升靈活性,或許就要犧牲航程……
所以,一款直升機,往往會根據使用的狀況不同,進行不同的改款,以適應不同的環境。
每一項都能像現在這樣提升,就只有一種可能。
這不是一點點的差距,而是全面超越時代的設計!
相當於這一代的直升機,用上了下一世代的槳葉設計!
“啪啪啪啪啪……”不知道掌聲從哪裡開始響起,然後整個會議室裡掌聲如雷鳴。
“小白,不然你給大家說兩句?”何世松對身旁坐著的谷小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