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活動,並不是當天活動的全部。
在船舶集團和白聲中心的合作儀式結束之後,東原大學考古系、考古協會、白聲中心三方又簽署了一個三方協議,共同發展海洋考古,水下考古。
以三方合資的形式,共同成立了一個“東原白聲海洋探測公司”,簡稱“白聲海勘”。
其中白聲中心以技術及資金入股,佔據了大部分股權,成為公司的實際掌控者及經營者。
而這家公司的業務範圍,也非常廣泛,從“海底地形及資源探測”到“海底文物搜尋及發掘”,都有資質。
不過,這家公司的成立並沒有和船舶集團的合作來的震撼,畢竟船舶集團是一個年營業額幾千億的龐然大物。
但對國內水下考古界來說,這更是一個值得銘記,值得記入史冊的時刻。
而對鄒老來說,這更是他的想法變成現實的開始。
雖然只是一個試點,但是至少已經看到了雛形。
白聲海勘成立之後,第一時間就向船舶集團、唐江造船廠簽署了包括勘測船、發掘船、輔助船在內的共計六艘船的採購製造協議,六艘船的總製造價格,達到了五億多人民幣。
可以說,谷小白把白聲所、白聲中心賬面上剛剛賺來的錢,幾乎又填了進去……
旁邊,不論是吳全東還是鄒老,以及考古學的一些官員們,看得都是膽戰心驚……
我去,錢還能這麼花?
看谷小白像買大玩具的樣子,一臉開心的花錢的時候,再有錢的人都會心臟猛縮。
甚至在心中油然而生一種莫名的不確信感……
你這是在買幾艘船,不是在買奧特曼玩具!
和這孩子合作,真的是正確的決定嗎?
我們是不是上了賊船了?現在下船還來得及嗎?
不過,這些船幾乎都是“買未來”,就算是現在就開工製造,最快也要一兩年的時間才能製造完畢,加上各種測試,奔著三年去了,除非谷小白能夠運氣好到,像當初揀鍾君號一樣,揀到一艘快要製造完成,而且剛好滿足需求的半成品船。
這種運氣,大概和在大街上撿到中獎彩票一樣低。
現在的公司執行,還要依靠在三方合作時,隸屬相關部門,作為入資資產劃撥來的,幾艘老舊的海洋勘測船,或者乾脆租用。
娛樂記者們,覺得自己簡直是上當受騙了,但是對科技類記者們來說,這一天可是收穫頗豐。
網路上,各種各樣的新聞都有。
“合作協議、聯合公司,啥都有,就是沒有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