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大半夜的引數調整,此時的“海上龍宮”已經可以根據風向、風速、航向,自動調節所有作為風帆的“浪瓣”,王貫山也完全接手了“海上龍宮”的駕駛工作。
谷小白回去睡了一個懶覺,第二天早上起來之後,就聽到潘國祥果然已經開講了。
“各位同學,剛才就是伯努利定律的詳細內容,大家聽懂了嗎?”
彈幕狂飛。
“好像聽懂了的亞子……”
“雖然沒怎麼懂,但是隻要看到潘老師的臉,就覺得自己的知識量在飆升。”
“原理已經完全懂了!雖然還是不會用這樣子。”
“聽懂了,潘老師講得真好,深入淺出,比我們老師講得好多了!”
潘國祥掃了一眼彈幕,覺得聽懂的人數已經佔了大概20%左右,不是專業人員,也沒啥必要非得學會公式和計算,於是進入了下一節。
“當然,伯努利定律的適用範圍是低速情況下,超過0.3馬赫,它就會出現偏差,因為超高的速度,使的空氣壓縮,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公式來修正——卡門-錢學森公式。”
聽到這個名字,彈幕再次狂飆:“哇!錢學森!”
“對著名字瞻仰一分鐘。”
“瞻仰!”
看著把“瞻仰”二字打在公屏上的網友們,潘國祥有些感慨。
他道:“其實物理學很像是接力打遊戲。通關一個階段,之前的一切就要進行調整,然後再進行下一個階段。”
公屏上,彈幕少了下來。
“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但是我們有一代又一代的物理學家,不斷接力,不斷逼近極限,然後修改引數,繼續逼近極限,直到終於達到時代和自身的極限,將未知的謎題,傳給接下來的下一位選手。”
潘國祥指向了窗外,道:“大家都知道,正常來說,如果是順風行駛,帆船速度的上限就是風速,不可能突破風速極限,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帆船都被現代動力船隻淘汰了。”
“直到伯努利定律提出來的200多年之後,一個名為伯納德·史密斯的美國物理學家,在他1963年出版的《40節(74公里)帆船》一書中提出了現代高速帆船的概念。”
“但他的理論實在是太超前了,直到2007年,也就是他的理論提出來44年後,才有一個團隊突破了40節(74公里)的航速,當這個團隊興奮的聯絡伯納德,告訴他的想法成為現實時,伯納德已經97歲高齡了。”
彈幕上,大家也都有些欷歔,還有些悠然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