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前,浩浩蕩蕩的船隊,行駛在平靜的海面之上。
夜晚即將過去,天邊已經漸漸亮起,但還有幾顆寥落的星星,在天邊閃耀。
谷小白睡不著,趴在船舷上,眺望著遠方。
習慣了鍾君號的速度,再回到六百年前,感受這帆船的速度,谷小白真的有些不太習慣。
但這種慢悠悠的行駛速度,卻讓谷小白可以靜下心來,思索一些在現代時,沒什麼時間思考的問題。
他的身後,突然傳來了一陣腳步聲。
是鄭和從船艙裡走了出來。
“我們快到陸地了!”鄭和抬頭,看著船上飛翔的海鷗,道。
谷小白伸出左手,比量了一下海平面和天空中的那顆星辰,在心中默默計算了一下,道:“南緯6°21',東經110°23'左右……我們距離海岸,還有百多里,按照這個風速,大概傍晚時分就能到了。”
而這個時代裡,沒有聲吶,沒有衛星定位,能夠讓他們在大海之上不迷途的,除了經驗之外,就全靠牽星術了。
這是一種古老,但是非常先進的導航技術,和六分儀的原理近似。透過測量海平面和太陽、星辰的夾角,就可以確定自己所在的緯度。
如果有天體執行資料的話,就可以根據當下的時間,精確地計算出自己所在的方位。
這一點,卻是古代的人做不到的。
就在幾天之前,他們越過了赤道。
船上的船工們,對自己頭頂上出現在北方的太陽,嘖嘖稱奇。
如果不是指南針依然固執地指著前方,恐怕他們中的許多人,都要調頭返航了。
對從小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來說,看著太陽換了方向,真的非常奇怪。
而此時此刻,距離鄭和率領船隊出航,已經過去了一年的時間了。
在接下來的接近三十年裡,鄭和的這支船隊,在浩瀚大海之上航行,不知道多少青年生出白髮,多少老人黯然離去。
無敵的大明海軍,也就此凋零。
而眼前的這個英武的青年,也將會變成垂暮的老人。
他註定孑然一身,無子無女,註定不能享受天倫之樂。
或許,除了向那遙遠的彼方之外,再沒有什麼能夠讓他全心去追求。
有時候,谷小白很想問一問,值得嗎?
一次又一次的駛向大海,向著永遠不知道會有什麼的彼岸?
但仔細想想,他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
只是鄭和的大海,終究能夠到達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