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百天》這首歌,最讓普通人念念不忘的,是那孤單的歌詞與憂傷的旋律。
但最讓專業音樂人津津樂道的,卻是它裡面那一段寫得非常好的復調。
三重複調,三個旋律,每一個音符彼此之間,都像和絃一樣和諧,有著複雜的對位關係,但三個旋律,卻也有各自的旋律走向。
每一個旋律,都是如此的憂鬱,如此的孤獨。
當《一百天》唱到尾聲時,不怎麼習慣鐘琴的小姐姐,已經數度手忙腳亂,都是谷小白幫她救場。
但到了這最後一段旋律時,她起身站了起來,站在旁邊靜靜看著谷小白。
她覺得自己坐在這裡,和谷小白彈了這麼長時間的琴,已經足夠了。
但真正的表演,還是屬於谷小白的。
只有最頂級的音樂家,才配得上和現在的谷小白合作,才配得上奏響這鐘琴。
谷小白的雙手,接管了三個旋律,他的雙手像是閃電一般在琴鍵上跳躍,但是鐘琴發出來的聲音,卻是如此的柔和、舒緩。
三個旋律彼此交織、彼此支撐,又彼此若即若離。
對在場的普通觀眾們來說,谷小白展現了一段出神入化的“鐘琴”演奏技巧。
“鐘琴”這種樂器,和鋼琴有點像,卻又更復雜一些,但在谷小白的面前,這樂器中的怪獸,服帖宛若溫柔的大狗。
而對在場的物理學家們來說,谷小白這也是在赤裸裸的炫技。
三個聲部的對位與和諧,多種不同頻率的波與諧波……
這鐘琴的完成度,比他們想象中還要高!
無可挑剔!
完美的音樂,將谷小白自己也帶入了最深的狀態。
谷小白昂起頭,這一瞬間,他的腦海中,閃過的,是當初和華嚴、華鍾君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
三個人,三個影子,手牽著手,肩並著肩,漫長的道路,近在咫尺的別離,永不相見的遺憾。
所有的情緒,都融入到了他的歌聲裡,融入到了他的琴聲裡。
如果說,當初谷小白唱《一百天》的時候,唱的是別人的寂寞,別人的憂傷。
現在,谷小白終於懂得了那種孤寂,那種遺憾。
似乎總也排遣不去,也不捨得忘記,因為這遺憾的最深處,其實是那麼一抹溫暖。
像是有一隻手,一直靜靜握著,從未放開。
而谷小白心中最遺憾的卻是,不論是華嚴還是華鍾君,他們都不是音樂家。
他甚至沒有辦法,讓他們來到現代的舞臺上。
沒辦法讓人知道,他曾經是一個叫華小白,考試只能考三等的熊孩子,有過一個叫做華鍾君的姐姐曾經無微不至地照顧他。
他也沒有機會告訴別人,這個女孩子她定多麼的溫柔,多麼的勇敢,多麼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