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鐘鼓之琴實在是太特殊了。
春秋能工鑄其鈕,西漢巧匠鑄其甬,大明鍾君鑄其魂,再加上現代的機械設計製造出來的支架與機械結構,與無數人的慷慨捐贈。
這世界上……沒有哪個樂器,擁有如此傳奇的經歷。
它就像是穿越時空的神器,貫穿了兩千多年的歷史,無可複製,也無可替代。
谷小白不想,也沒有權力讓它冠上某個企業、某個人的名字。
拒絕了冠名,也等於是少了一大部分收入,雖然大家捐款非常踴躍,但是谷小白也一直在更改設計,既然東城已經放棄了使用這種設計放在鐘鼓樓裡,谷小白自然也不用把這麼多的鐘體,直接侷限在那麼狹小的範圍內了,可以將其結構展開,獲得更好的聲學效果,並進行聲學上的修飾加成。
空間大了,也是為了懸掛更大的鐘體,因為“永樂大鐘”的加入,這口大鐘的尺寸立刻拉大了整個“鐘鼓之琴”設計的體積,但除了“永樂大鐘”之外,谷小白還需要鑄造其他的十一口大鐘,這十一口大鐘也隨之等比例放大,雖然沒有永樂大鐘那麼大,但成本也開始增加。
所以缺口依然很大。
就在此時,突然又有幾筆大額捐贈,出現在了捐贈眾籌上。
“厄利垂亞粉絲捐贈300萬元……”
“獅子山粉絲捐款500萬元……”
“象牙海岸粉絲捐款450萬元……”
看到這些突然出現的異國,別說別人了,連谷小白都愣了。
這什麼迪什麼亞的,是地球上的國家嗎?
它們在什麼地方?
為什麼會給我捐錢?
幽暗的網路深處,某小黑比出了剪刀手。
Ye~小黑永遠和小白並肩作戰!
某些地下黑產、地下錢莊、洗錢機構默默吞下了一口口的熱淚。
文藝界、商業界一片歡騰,追逐熱度、名聲和利益。
但是學界對這鐘鼓之琴的態度,卻並不明朗。
物理學、聲學、鑄造、工程、機械學界,各種爭論的聲音不絕於耳。
許多電視臺和網路上的訪談節目,不約而同地將各行各業的專家邀請了過來,分析“鐘鼓之琴”的可行性、技術難點。
有人侃侃而談,有人讚不絕口,有人破口大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