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許多多的直播間裡,一片安靜。
過了許久,才有人茫然反應過來:“什麼情況?”
“是我的欣賞水平太低嗎?請告訴我我不是一個人!”
“你不是一個人……”
“還沒有我小時候在村裡看的草臺班子唱戲好看。”
“怎麼感覺……自己在看皇帝的新裝?難道韓國沒有一個人敢說實話嗎?”
“這就是韓國國寶級的傳統藝術家?”
“我現在反而不知道……該不該嘲笑他們了……”
“總感覺韓國人好可憐……”
“對,好可憐……”
雖然漢唐時代,曾經是中國藝術的高峰時期,但一個事物,總是在不斷向前發展的,在接下來一千五百年的時間,中國的樂舞從宮廷走向民間,化成了民間的戲曲,表演形式越來越專業化、制式化、藝術化。
突然又聽到了一千五百年前的這種音樂,而且還是傳歪了的音樂,真的有一種……
沐猴而冠,啼笑皆非的感覺。
“明明我們的古典音樂那麼棒!”
“這些韓國人,到底從我們這裡學走了什麼東西啊!”
“對啊!感覺自己家的東西被糟蹋了!”
“我以前不是太喜歡小白的詩經系列……不行,受不了了,我要再去刷一遍小白的燕燕和刀舞演出!”
“突然覺得小白的燕燕真好聽!”
“好聽+1!”
“好聽+10086!”
“幸好我們有小白!”
“小白快點好起來!”
在這麼一片喧囂聲中,突然有人來了一句:“突然想,是不是我們古代的音樂,其實也不好聽。”
“胡說,我們的《燕燕》、《著》、《擊鼓》、《靜女》都那麼好聽!”
“其實說不定這些音樂,都是小白改編過,比較符合現代人的審美的呢?”
這句話一出,直播間裡的討論,立刻又安靜了一會兒。
“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