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一旦提交稽核,就直接進入了流程,無法逆轉了。
在看到“東城鐘鼓樓復原專案”交流群裡,發來了“業內專家評審時間表”,一週之後,就要進行評審的訊息之後,鄧舜揚焦慮得像是個半夜睡不著的孩子。
做為一個大實驗室的負責人,其實有時候就像是經營一家企業。
到了鄧舜揚這個位置,他的工作,早就已經不再是坐在實驗室裡搞科研,和某一個課題死磕。
他的工作,更多的是拉專案、拉資源、分配資源。
他日常經歷的,是宛若商戰一樣的競爭。
在科研領域裡,任何一個專案都是來之不易,做科研搶專案的競爭之激烈,和搞創業拉投資,業務員拉保險都不遑多讓了。
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搞競爭是不行的,畢竟對手經常就會出奇招,譬如之前谷小白是如何從他的手裡,搶走樂器復原專案的,現在他還記得一清二楚,時不時就要拿出來吐槽一番。
但拿到了專案之後,就不能再“出奇招”了,最好、最穩妥的方式,就是按照對方的需求,按部就班、穩穩的完成。
畢竟聲學,以及他專精的建築聲學,是一個特別偏向應用的學科,做個專案,和建築商做工程、設計師搞設計一樣,只要滿足甲方的需求就夠了。
千萬,千萬,千萬,不要給甲方驚喜!
因為,到最後驚到的,說不定是自己,而不是甲方!
從這點上來說,谷小白做的一點也不好!
搞實驗室,不是搞實驗,不用發現新東西!
用搞科研的思維,去搞業務,是不行的!
谷小白他或許是一個合格的科研人員,但是他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實驗室經營者!
但,又怎麼能苛求他呢?
因為兩種思維方式,本來就是相違背,相沖突的。
事實上,現在的鄧舜揚,幾乎已經不再呆在科研一線了。
他的實驗室裡,真正的科研主力,是他手底下的其他小老闆、教授、副教授、博士後、博士生、碩士生等等……
人類,從來不是依靠個體的力量,完全獨立思考的生物。每一個人,都是依託別人的智慧,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進的。
所以,利用別人的智慧,也是一種強大的能力。
而且,對鄧舜揚來說,他也已經漸漸過了自己搞科研的巔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