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谷小白在長安巡演的時候,東城,西街,一家名叫“笛簫緣”的店,正將自己之前掛了十多年的牌匾摘下,換上了另外一個招牌。
“秦川樂器”。
門外還有兩個更大的落地招牌,左邊是一個巨大的篆體“白”字,右邊是一個“川”字,這是樂器店即將推出的兩個系列。
“白”字,是主打高階路線的限量品牌,每一把都是絕對的精品。
“川”字,則是主打平民、中端的品牌,主要面對青年音樂家、學生和愛好者。
在這兩個牌子旁邊,店門口,還掛上了一個很沒有美感的白色牌子:“谷小白聲學中心合作單位”。
這次《笛簫緣》的改名,並沒有舉辦太過誇張的儀式,畢竟最該在這裡的人,現在正在長安巡演,不能到場。
簡單的儀式,簡單地掛牌,就昭示著這家店已經換了主人。
而笛簫緣的女老闆,此時正笑眯眯地在人群中鼓掌。
今天開始,她就不是“笛簫緣”的老闆娘了,而是秦川樂器的執行總裁。
對自己這個身份的轉變,其實老闆娘甘之如飴。
看起來牌面挺大的“笛簫緣”,其實日常的經營並不是特別好,雖然現在大環境好了,但是笛簫這種中國傳統樂器,相對鋼琴、吉他、提琴等西洋樂器來說,還是比較弱勢,學的人也少一些,而且在規模生產、質量控制上面,還是有一些差距。
這樣一家店,日常的銷量並不高,店面的費用卻很高。
而且前一段時間,自家樂器工廠的大師傅,被南方的樂器重鎮直接重金挖走,導致整個工廠都運轉不暢,自身的樂器質量直線下滑。
幸好就是此時,秦川帶著自己的笛子,來到了店裡,一曲《秦川情》,一把樸實無華的長笛,直接征服了老闆娘和許多的顧客。
隨後,出乎預料的,笛簫緣的生意,瞬間火爆了起來,一舉扭轉頹勢。
一直在虧損狀態的自家的樂器工廠,也有了資金正常運轉。
但即便是如此,在接到秦川的合作請求時,老闆娘還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秦川的收購。
身為一名生意人,老闆娘已經在這行裡滾摸爬打了十多年,深刻感受到了經濟形式上的一些改變。
現在除了一些無法替代的店面之外,其他的所有產業,都在受到網路經濟的衝擊。
現在做生意,已經不再是和一條街上的同行競爭,而是和全國、全世界的同行競爭。
發達的物流和網路,讓一切都沒有了距離。
在這種時候,如果沒有核心競爭力,日子是不可能好過的。
雖然最近生意紅火,但老闆娘非常明白,這段時間的紅火來自哪裡。
如果拒絕了秦川的收購,讓秦川另立門戶,意味著她不但立刻失去了之前的合作伙伴,而且還要和秦川、谷小白這對組合競爭。
老闆娘絕對不會想要和秦川、谷小白競爭的。
所以合作是第一要務。
老闆娘甚至都沒有考慮收購事宜,而是拿自己的店面、工廠摺合股價,直接加入,將最重要的資金,投入了生產的環節。
對之前的樂器工廠,進行了一次大的改造升級。
如果說秦川之前對這行最大的不滿在哪裡,一定是在生產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