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個時代,文官武將並沒有嚴格的界限,領兵打仗的武將,也多是冠軍侯這般,出身高貴的貴族,從小接受六藝訓練,興之所起,拔刀起舞,自舞自娛,吟詩作賦,豪邁又浪漫。
像劉邦這種開國皇帝,沒事了都自己起來跳一段。
這可是那個年代的社交剛需。
所以貴族子弟、軍中將領,個頂個的舞蹈高手。
可惜,到了明清時期,高層達官貴人自持身份羞於起舞,武官地位降低,又多是大老粗,日常除了喝酒罵娘,再沒有這等豪邁、高雅、浪漫的娛樂活動了。
至此,這豪邁而高雅的舞蹈,就消失在宮廷與上層社會之中。
但好在,明清時期民間戲曲蓬勃發展,吸收了劍舞、刀舞的養分,借用在了戲曲之中,變成了制式化、格律化的戲曲劍舞。
而到了新時代,新的舞蹈從滿目瘡痍之中艱難發軔,國內的舞者們,又從戲曲中、民間舞中、壁畫中、古代史書中汲取養分,重新將劍舞搬上了舞臺。
可惜,此時的劍舞,已經宛若被脫水風乾了的蘿蔔重新泡水,再也沒有了那蓬勃的生命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鴻總當日在電視上和網路上所見,那輕飄飄的劍舞,皆是如此。
而此時此刻,谷小白的刀舞,在舞蹈圈引起的震撼,宛若八級大地震!
這是完全不同的體系!
那種感覺,就像是兵馬俑一個個都活過來了!
又像是五莊觀的人參果,它熟了!
每個人,都想從中得到屬於自己的養料。
江衛他們,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競爭對手有多少。
此時此刻,十個古典舞團,有八個都在練刀舞!
因為中國的舞蹈,比音樂斷代還嚴重!
說個比較諷刺的笑話,中國古典舞是現代舞(按照西方分法應該是當代舞)。
是建國後借用芭蕾舞的訓練方式訓練基本功,然後從民間舞、戲曲、朝鮮舞(朝鮮和日本部分傳承了中國的古代舞蹈)等舞蹈中,重新復活出來的現代舞,傳承到現在才六七十年,不過四、五代舞者的發展耕耘……
而這樣以芭蕾為枝幹,嫁接了各種各樣的枝葉舞蹈,說是東拼西湊,可能有點過於苛責了,但說其體系乾癟、理論缺失,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其實也不為過。
不管其再怎麼強調“身韻”,但其展現出來的神韻、風骨,和古代的舞蹈,其實已經完全不同,即便是復原古代舞姿,也是形似而神不似。畢竟,芭蕾舞是西方的宮廷舞,不是中國的。
中國的宮廷舞,已經基本上在明清斷代了。
說起來也是可憐可悲,中國古代如此輝煌的樂舞文明,到了現代竟然淪落到了需要借屍還魂的地步。
每一個現代舞者,都要從荒漠之中尋找沃土,於荊棘之中苦侯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