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邏輯的較量,不是無厘頭的自嗨。
他們中,也有一部分在考慮這個問題。
谷小白有一萬個方向可以寫,他為什麼要寫這麼一首《燕燕》?這說不通啊。
谷小白之前也曾經有過自己的解釋,他說自己只是對古曲進行了整理。
但還有更多的人,認為這首歌的原創,應該是趙興盛,很多記者來問趙興盛,把趙興盛煩的夠夠的。
趙興盛無奈:“全世界的歷史學家,古代文學、古代音樂的研究者都在尋找《詩經》的曲譜,為啥誰都沒找到《燕燕》的曲譜?就小白找到了?小白自己還去挖古墓不成?”
“肯定是他自己寫的啊,不是我。人家小白唱歌那麼好,目標也是大物理學家,哪用頂這種原創歌手的帽子,又不值錢。”
然後被問的煩了,有一天就不小心爆了真相:“某天晚上,這孩子做了一個夢,在夢裡聽到的這首歌,就記下來了。所以他總說這首歌不是自己寫的,是整理的史料,小孩子亂說話你們也信!”
是這樣?
真相竟然是這樣?
那為什麼在夢裡也會寫歌?
“我怎麼知道?大概是史料看太多了吧。”
史料看多了?立志成為物理學家的谷小白,為什麼要看史料?
大家都很迷。
然後不知道誰,發出來了一段圖書館監控拍到的影片,以及谷小白一長串的春秋相關的借閱列表。
就看到圖書館裡,谷小白從歷史區先秦史裡抱了一大堆的書,丟在了桌上。
然後就開始翻,翻,翻……
嘩嘩嘩嘩譁,一本書從頭翻到尾,一頁一頁的翻,卻一刻不停。
翻完一本,又翻另外一本,高高一摞書全翻完,也不過用了半個小時的時間,然後就又換了一大堆,繼續翻。
翻了大概兩個小時,谷小白就又借了一大堆的書,抱著回宿舍了。
網友們就在討論兩個問題。
“谷小白翻書幹啥?在找什麼東西嗎?翻了兩個小時唉,找的好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