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別叫我歌神> 第257章:學業與興趣的座談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57章:學業與興趣的座談會 (3 / 3)

“趙老先生1909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時,最初是主攻數學的,選修物理、音樂,後來1918年在哈佛得到了哲學博士學位, 1919年回康乃爾大學物理系任教。最但他最偉大的成就,卻是在語言學和音樂方面,他是咱們中國的語言學之父。”

臺下的大家目瞪口呆。

這個轉職,簡直轉的太華麗。

學數學的,拿到了哲學學位,教物理,成了偉大的音樂家,還是語言學之父?

“興趣和學業。”趙默攤開兩手,做了一個蹺蹺板的動作,右手舉起,左手下落,“興趣引領學業。”

臺下的觀眾們若有所思,是哦,如果他對音樂和語言沒有興趣,如何會成為音樂家和語言學之父?

“這只是個例。”谷小白搖頭,“國內的大師級人物,李四光寫了中國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難》;錢學森擅長小號和黑管;袁隆平擅長小提琴;近代多元統計分析奠基人許寶精通崑曲,但他們的主業依然是科學家。國際上來說,達芬奇、萊布尼茲這種全才就不說了,愛因斯坦的小提琴,費曼的手鼓和素描,古德曼的歌劇……在興趣上有成就,並不代表興趣就比學業重要,他們造福世界的依然是學業,與之相比,他們的興趣其實不值一提。所以,我認為人可以有興趣,但是因為興趣耽誤學業,就是本末倒置了。”

臺下的觀眾們聽得一臉呆滯。

這些人……原來都這麼牛叉嗎?不但學業方面牛叉,連興趣也都這麼牛叉?

聽小白這麼說,王海俠不愛聽了,他道:“希臘數學家Spyridon &nbspSpiros Micakis,29歲就證明了與拓撲量子物理有關的重要的數學定理,卻轉行去做《蟻人》、《奇異博士》、《驚奇隊長》的科學顧問,這三部電影的影響力就不用我說了吧。你看,興趣。”

“Brian Harold May,搖滾巨星,皇后樂隊的吉他手,《We will rock you》的作者,2006年他回到了學校,第二年拿到了天文學博士學位,還是學業。”

“Kip Thorne,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2009年退休後作為執行製片人和科學顧問,拍了《星際穿越》,《星際穿越》裡的黑洞多麼神奇玄奧,就不用我說了吧,看,興趣。”

“半導體物理大咖的陳海湧老師,一首《將進酒》火遍大江南北,也沒見去當歌手啊,學業。”

“理論物理學家、弦理論研究者Brain Wecht,40歲辭職去全職玩樂隊當遊戲主播,興趣。”

臺上已經變成了其他三個人大戰谷小白了。

臺下,不論是學生們還是老師們,都一臉的呆滯。

他們聽著臺上四個人引經據典的爭論,聽著他們提到的那一個個牛逼哄哄的名字,心裡就只有一個想法。

呸,學業和興趣,你配討論嗎?

而更諷刺的是,對興趣不屑一顧的谷小白,人家在音樂上的成就……

和人家一比,你的學業叫學業嗎?你的興趣叫興趣嗎?

呵,退下吧,凡人!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