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首歌?”在座的有一個算一個,全部愕然。
小白同學,我們雖然看起來比較輕鬆,但其實也是在招標好不好,請你嚴肅一點!
不過,聽小白唱歌……
鄒老還在那邊糾結該鼓掌還是該呵斥時,已經有人鼓起掌來了。
谷小白在歷史學家裡面,也是大明星來著。
現場不少谷小白的粉絲。
“好!”一名年輕的歷史學家,還興奮到叫好。
“鄧教授?”鄒老看向了鄧舜揚,徵詢他的意見。
鄧舜揚能說什麼?
得到允許,谷小白和兩個禿頭鹹魚對望了一下,站起來,轉身,從身後把一個箱子拉了過來。
大家面面相覷,有點納悶。
這箱子在房間裡放了有一會兒了,大家都是看了幾眼,就沒太注意,還以為是誰暫時放在會議室裡的。
兩隻鹹魚一左一右,將箱子立起來,然後開啟,就看到兩隻被硬質海綿泡沫保護著的鼓,出現在眾人的面前。
一高、一矮、一粗、一細,青銅箍面,身嵌貝殼獸面紋,鼓面鱷魚紋路宛然,朱漆做舊略顯斑駁。
“鼉鼓!”看到這兩隻鼓的剎那,幾名歷史學家就忍不住叫了起來。
鼉鼓的木製外殼和蒙面皮革,是經不住歲月洗禮的。
在地下埋藏了兩千多年之後,等到發掘出來時,大多都已經完全腐朽。
近幾十年發現的鼉鼓,都已經腐朽到只剩下了外殼上鑲嵌的獸面紋飾,遺蹟殘留的鱷魚骨板。
曾經有一段時間,歷史學家一度以為,這其實是某種“嵌蚌漆牌飾”,後來才發現,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鼉鼓!
對鼉鼓的考證格外艱難,有些時候,只能透過地面上殘留的痕跡,來推斷它的大小和高度。
即便是東原大學的這處遺蹟儲存最好,也不過只剩下了半截樹樁,其他的一切都已經腐朽了。
綜合發現的十多處鼉鼓的資訊,才有了基本的資料,但到底如何復原,如何使其重新響起,卻依然是一個大難題。
可現在,在看到這面華貴的鼓時,他們都有一種強烈的感覺。
鼉鼓!只能是鼉鼓!
除此之外,還能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