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蹭谷小白流量的“獨苗”,經過前期的簡單籌備,《放歌街頭》已經正式進入了錄製階段。
因為正好是暑假,很多學生也報名了比賽,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宣傳、遊說、報名、初選,最終有足足400多名(隊)賣唱者入圍了初賽。
這個人數,可比節目組當初想的還要多,而且這還是經過了篩選,把水平太差的篩除掉之後的資料。
同時,節目組從東城近百個可以賣唱的地點中,選出來了35個相對比較穩定而且開闊、拍攝條件較好的地點,向東城的當地部門提出了每天晚上19:3022:30時段的使用申請。
因為《放歌街頭》已經有很高的討論熱度了,而現在民眾也有提升夜生活品質、豐富文化生活的需求,東城的相關部門很快就同意了拍攝申請。
隨後,節目組公佈了賽制。
首先是初選淘汰賽。
為了加快篩選頻率,400多名(隊)賣唱選手透過抽籤,每三組組合成一個“賣唱圈”,共享同一個場地,然後三組在同一個場地競爭,最終獲得最多支援的,透過初賽。
第一場比賽,可以說是三選一。
因為需要同時拍攝20個場地,所以拍攝人員非常多,而且因為場地限制,拍攝的裝置也五花八門,有運動相機、手持雲臺、手機、也有更專業的攝錄裝置。
而因為這種從未有過的比賽和賽制,《放歌街頭》還和直播平臺進行了合作,開通了官方的直播帳號,對每一名來參加比賽的選手,在直播平臺上進行同步直播。
畢竟,直播也算是一種“網際網路+”的賣唱。
而如此一來,整個拍攝過程,拍攝環境,都進入了觀眾的視野,不但可以提升話題度,還可以邀請觀眾共同見證,防止作弊。
這大概是觀眾參與度最高,也最草根的綜藝節目了。
同時,它也為直播群體和電視綜藝群體,提供了不同的內容。
前者享受到了全程參與的快感,後者則可以享受到精心剪輯之後的精彩節目。
從週一開始,每天晚上都有60支隊伍來參與這第一場“出圈之戰”,爭取三選一出圈。
今天已經是週三,也是這場比賽的第三天。
下午七點多,“從河三人組”的黃元平急匆匆地從公交車上跳下來,撒腿就跑。
遠遠就看到前方的東方廣場,圍了一圈人。
廣場的中間,三個隊伍已經在準備了,他們中間隔了大概三十多米,面向外面,形成了一個等邊三角形。
攝製組的人,正在三組人中間拉出來了簡單的隔離帶。
隔離帶只留下了一個缺口,缺口內部放了一個有著節目組大大lo的琴箱,兩個二維碼,允許人上前去掃碼或者丟錢。
旁邊,還有幾個廣場的保安,在幫忙維持秩序。
“太好了,趕上了……”黃元平看到比賽並沒有開始,而自己一男一女的兩個隊友,正在圈子裡東張西望,長噓了一口氣。
“你可算是來了!”看到黃元平,他的兩個隊友都長吁一口氣,“練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