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這樣輕飄飄的溜走了,轉眼進入了八月,一些出臺了電影保護法案的國家和地區,《復聯》已正式下映,後續票房基本增漲不大。
在各地電影市場忙著盤點《復聯》票房資料的時候,八月十號,《三體》這部電影的粗剪版成片也真正展現在了陳永仁的眼前。
電影從啟動專案到現在有了成片,一共花了半年多的時間,這中間也經歷了許多的艱難險阻,但現在都已經過來了,能有這麼高的效率,當然是離不開無數幕後工作人員夜以繼日的奮鬥。
《三體》的成片有著十分嚴謹的敘事風格,在節奏的掌控上也是張弛有度,對很多素材和故事的駕馭和挑選都是遊刃有餘,最後的特效製作也相當完美,這讓《三體》這部電影不僅僅是完成了陳永仁的期待,甚至有了很大的超出。
此時,他的確是在考慮著很多的東西。
他要從很多個方面來進行對這個電影的考量,從電影本身的質量,從電影的一些燃點,還有從電影和之間的差別,能不能被書迷和影迷接受,還有電影更加傾向於哪一個方面來進行考量。
這樣的考量是陳永仁觀看這部電影時候需要一直帶著的東西,尤其是在面臨自己製作的電影的時候需要做的東西。
現在的陳永仁仔細看著自己的自導自演的《三體》。
電影的最開始並沒有直接按照裡進行時間線上的推進,而是直接開始掠過了《三體》第一部時候的那些鏡頭,把地星遭到的嚴重打擊開始說清楚,這一段掠過也很考量導演的功力,乃至於很考驗編劇的功力。
這一段鏡頭,需要一種調動大家的感覺,需要節奏緊湊,要一直用很快的節奏掠過,不能讓大家覺得厭煩,但是又不能因為節奏太快就忽略很多的細節。
畢竟一些細節還是要描述的,尤其是地星那種面臨著三體人大軍壓境,他們的科技又被全部鎖死,無法前進的絕望,必須要全部描述出來。
這樣的壓迫感,才能夠帶來大家對電影的真正期望。
否則的話,《三體》畢竟是一部真正考校電影劇情,從電影的結構以及電影的所有質量來進行評判的電影,並沒有相當襲人眼球的特效和打鬥場面之類的東西。
這樣一來,對《三體》的劇情安排和節奏、結構的安排,就更是需要很深的功力來突出戲劇的一個衝突,讓觀眾看的時候,能有一個很強的代入感。
幸好,從現在的陳永仁的眼光來看,這些東西都沒有任何的問題。
從前期的三體人大軍就在前方,整個世介面臨恐慌的掙扎,到之後的羅輯他們開始逐漸沉睡過去又醒過來,兩次醒過來之後,整個未來世界的一條線也被串了起來,這樣的時間線讓整部電影好像是一環一環扣起來的,十分有節奏感,讓人看了一眼就放不下來,而且在需要情感堆疊的時候,又讓人特別有感覺。
例如說那個失敗的面壁者看到了羅輯的時候,那種對羅輯擁有的幸福生活的羨慕,這些情感堆積,讓人能夠一下子就感覺得到,然後就感覺到那種進入了骨髓的羨慕還有生活的真正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