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南海看了看董淑,又看了看我,再看看現場觀眾。
他清了清嗓子:“粉彩始於康熙,盛於雍正,乾隆時期成為鼎盛。
雍正時期,無論在造型、怡釉和彩繪方面,粉彩瓷均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而這套粉彩是一隻鳥兒站在花上,有當時雍正的風格,所以我斷定是雍正粉彩。”
我笑了。
我知道他輸在哪了。
“下面請高先生說說你的看法。”
“在我回答之前,我想問問顧先生,瓶子上的花是什麼花?”
顧南海臉色難看,他嚴肅地說:“我拒絕回答這個問題。”
我聳聳肩膀,這下我更肯定我的是對的。
如果這個問題是顧北海,他肯定會說什麼。即便他不知道也會隨便找一個搪塞過去。
顧南海是直接拒絕回答。
這就是顧南海比顧北海聰明的原因。
呵呵!
即便直接拒絕回答,也不能掩飾你水平差!
我語氣平和:“既然顧先生不願意回答我的問題,在下就獻醜了。
說得不對的地方還請各位專家指教。
其實,我判斷的依據只是一支梅花。”
此話一出,在場的人都很詫異。
“大家都知道,因為我搶答環節的失誤,我觀察的次數比顧先生的少。我觀察的部分恰好是一朵梅花。
這套瓷瓶是袁世凱時期的洪憲瓷,款識應該在瓶底:居仁堂制。
洪憲瓷是1916年袁世凱稱帝后,郭葆昌在景德鎮督燒了一批以水彩和粉彩為主的“御用”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