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假扮秦軍,口音自然是無法繞開的一大問題,但問題就在於秦國並非只有‘秦人’這一個民族。
秦人作為秦國的主體民族,最早主要由兩支人融匯而成,一支是商奄之民,一聽這名就知道是商人之後,這些後來被稱之為‘秦夷’的商奄之民,被周人強迫西遷,遠離中原,來到了秦國這片西陲定居;而另一支則是周人的駐軍,稱為‘戍秦人’。
數百年後,秦夷與戍秦人相互通婚,逐漸成為秦地的主體民族,秦人。
期間陸陸續續仍有大量人口從從晉、魏、趙、韓等國遷入秦國,更別說秦國從建國初期就與西戎糾纏不清。
西戎乃中原人對其的蔑稱,就像河西國被稱之為河戎一樣,秦國作為替周王室鎮守西疆的西陲之國,它的西方居住著上百支戎族。
這些西戎有的與秦國交好,相互混居,相互通婚,逐漸有融入秦人的趨勢;而有的則與秦國交惡,歷年來戰爭不斷。
衛鞅頒佈的《軍功爵法》,變相緩解了秦國國內各民族、各氏族的緊張關係,給予了國內中下層晉升的通道,但也因此使得秦軍內部充斥了大量口音不同的人。
不可否認,這些口音不同的秦人,都是為了同一個目的而投軍,在作戰方面無可指摘,但彼此間的溝通卻是一個問題,大多數情況甚至要透過手勢在比劃。
而少梁國,主體民族亦是商奄之民的後代,王室也同樣出自嬴姓,再加上兩國又同樣接受周國文化,即使存在口音方面的差別,也不過大過秦國內部的口音差別。
正因為如此,儘管秦將繆琳很快就猜到了那支少梁鬼卒的意圖,卻也不禁為此感到頭疼。
難道真的就沒有任何辦法麼?
辦法是有,只是比較笨罷了。
“繆琳。”
就在繆琳思忖之際,遠處快步走來幾位秦將,為首一人與繆琳抱拳行禮,正是秦國大氏族出身的甘興。
甘興問繆琳道:“你急著叫我等前來,莫非又出了什麼事?”
繆琳點點頭,將有秦卒被剝去甲冑的事告訴了幾位將軍,旋即壓低聲音說道:“若我所料不差,如今那些鬼卒就假扮成我秦軍,混在這一帶的巡邏隊當中……”
幾位將軍一聽,面露驚愕。
秦將荀夏皺著開口道:“那支鬼卒不是才二三百人麼?怎麼敢喬裝改扮混到我二十萬大軍的駐地?”
此人乃荀氏族人,即三家分晉時,從晉國逃奔至秦國的那一支荀氏,如今這支荀氏也成為了秦國的大族。
繆琳搖搖頭道:“可見這支鬼卒膽氣非凡……我請諸位將軍前來,是希望諸位將軍喚出麾下負責巡邏的部將,令其帶人出面審查這一片的巡邏隊,儘快找出那支鬼卒……”
“好。”
諸將紛紛點頭,各自去傳喚負責巡夜的部將去了。
而與此同時,李郃正帶著二十幾名身穿秦軍甲冑的奇兵,舉著火把混在眾多的巡邏隊中,緩緩朝著東黃土塬那塊而去。
實話實說,對於假扮秦軍,魚目混珠,其實他也沒太大的把握,畢竟他對秦國也並無瞭解。
不過即使被拆穿了也無所謂,大不了就撤退再找機會唄,只要防著秦軍耍詐、襲他們一個措手不及就成。
膽大心細,正是他對奇兵們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