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魏瑕陽君奉魏王之命出使韓國。
在見到韓侯後,瑕陽君懇切說道:“……今齊國糾集楚國與泗上諸侯國,欲討伐我魏國,希望韓侯遵守盟約,派兵相助。”
聽到這話,韓侯哂笑道:“齊國討伐貴國,為何據孤所知,卻是貴國的龐涓在一次次地挑釁齊國呢?”
瑕陽君尷尬地笑笑。
事實當然是他魏國主動逼戰,畢竟似眼下這麼好的機會,不對齊國動手收回霸權,更待何時?
但說肯定是不能這麼說的,要說對方逼迫,只可惜眼前這位韓侯是個精明人物,並不是那麼好糊弄。
他低聲對韓侯道:“韓侯助我大魏擊敗齊國,我國助韓侯奪佔楚城。”
韓侯聞言捋了捋鬍鬚,權衡利弊。
不得不說,他韓國想要擴張,也就只有向西、向南兩個方向。
向西即是周國與秦國,秦國不用多說,他韓國打不過也不想招惹,相反周天子的周國是個軟柿子,只不過前兩年東梁君向周天子獻了貢品,而周天子也封梁姬為侯爵作為回報,自那時起,東梁君每年就派人進貢於周天子,以換取一個好名聲——現如今周天子能給予眾諸侯的,除了名義上的爵位外,也就只有好名聲了。
總之,礙於少梁目前還自認是周國的‘臣子’,韓侯就不好對周國動手了,畢竟他若再縱兵去攻打周國,周國必然會求救於少梁,少梁乃是韓國最堅定的盟友,少梁的面子韓侯肯定是要給的。
因此,與其白費精力與謀佔周國的土地,還不如換一個方向,也就是楚國。
楚國,那是一個比秦國疆域更為遼闊,且人口也比秦國眾多的大國,世上一直以來就有傳聞,若有一日楚國被徹底激怒,無論天下哪個國家都無法抵擋楚國的怒火,但不得不說,迄今為止還並沒有這個跡象,就像齊國一樣,空有疆域之廣、人口之多的楚國,雖是大國,卻也是大國是較為積弱的國家,單論軍隊的戰鬥力,還不如少梁。
既然招惹不起秦國,那韓國也就只能向南,朝著楚國擴張了。
“可以。”
想到這裡,韓侯頷首答應了瑕陽君。
雙方商議了一番出兵的事項,瑕陽君便啟程返回大梁去了。
待回到大梁後,他向魏王覆命:“……不辱使命,韓侯答應出兵相助。”
“好!”魏王大喜。
幾日後,出使少梁的惠施亦返回大梁,神色糾結地向魏王覆命。
見此,魏王狐疑問道:“怎麼?莫非少梁拒絕出兵?”
惠施搖搖頭解釋道:“梁墨確實不贊同出兵,然最終,東梁君與梁城君還是答應了,只不過……”
“只不過什麼?”
“只不過,梁城君成婚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