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子梁大夫相助藺地,助藺氏擊敗了胡人。”
在見到李郃時,趙豹鄭重其事地做出了感謝。
李郃微微一怔,從旁藺遠笑著解釋道:“公子得知子梁大夫對我藺地的恩情,便有意親赴膚施,向子梁大夫表達感激。”
要知道,趙國新君趙語雖然有不少兄弟,但最親近的兄弟莫過於兩人,一個是趙國如今的相邦趙成,也叫公子成,去年正是此人識破了公子趙紲的謀反之心;而另一人便是趙豹,性格憨厚而忠誠,因此,即便年輕且經驗淺薄,上代趙侯依然讓此子坐鎮由祖宗傳承下來的太原,守護他趙氏的發跡之地。
簡而言之,公子趙成、公子趙豹,乃是趙國現如今除新君趙語以外權勢最重的趙氏子弟。
而此次趙豹千里迢迢從太原郡來到上郡膚施,就是為了向李郃表達謝意,他這種率真而憨傻的做法,立刻就博得了在場眾人的好感,李郃也不例外。
李郃笑著抱拳回禮道:“公子言重了,上郡、西河,本就互為唇齒,理當互幫互助,公子謝我支援藺地,那我也要些藺氏出兵助我上郡驅逐胡人……”
“哈哈。”
趙豹聞言笑了起來,豎起拇指稱讚。
來時他就與藺義、藺遠、藺戰談過,知道藺地為了報答李郃的恩情,派了七千名士卒助聯軍收復上郡,而迄今為止,他藺地趙軍戰死人數達到兩千人,可謂是非常賣力。
但不得不說,這仍然無法償還李郃對藺地的恩情,倘若不是李郃率聯軍支援藺地,別說整個藺地,光是皋狼城的死傷,就遠不止這些。
而如今李郃絲毫沒有挾恩圖報的意思,稱雙方的相助乃是互為唇齒下的互幫互助,這種平等相待的說辭,也讓趙豹心生好感。
雙方閒聊了一陣,隨即,李郃與公叔蒙便將趙豹、藺義等人一行請到了城內的邑邸,而公叔蒙也吩咐府上的下卒準備酒菜,用以款待趙豹一行。
或許是見趙豹性格直爽憨厚,李郃與公叔蒙也就聊開了,委婉地提及了趙國的內亂:“……既然公子親自前來上郡,相比貴國國內的紛爭已經平息了?”
“是指趙紲的叛亂麼?”
趙豹並沒有做家醜不可外揚的隱瞞,直接了當地說破了此事,帶著幾分仍無法釋懷的語氣嗟嘆道:“啊,今年我趙國君主親援軍至太原,那個不忠不孝的傢伙,兵敗後無言面對君主,已自刎了。”
在一干兄弟中,趙豹其實是最年輕的那個,鑑於他懂事之時趙國就已確立了儲君,因此他也沒有什麼不臣之心,像兄長趙成那樣,只一心想要輔佐他們的大哥趙語,壯大趙國。
似趙紲的叛亂,在他看來是無法理解的——就為了爭奪君主之位,骨肉兄弟就要自相殘殺?要知道趙語並非是那種對苛待兄弟的人,相反他對兄弟十分寬容與信任,寄希望於眾兄弟能夠助他壯大趙國。
然而趙紲卻為了爭奪君主之位而選擇叛亂,絲毫不顧及他趙國身為三晉之一,如今處境尷尬,這讓趙豹耿耿於懷。
不誇張地說,魏、韓、趙三國,如今混地最差的就是他趙國,非但還沒有從前兩年那場魏趙之戰中緩過氣來,緊接著又發生了趙紲的叛亂,使他趙國以及趙氏丟盡顏面,成為天下的笑柄。
一個月前,他與郡佐李兌,相助親自率軍討伐趙紲的趙國君主趙語以及相邦趙成,一同擊敗了叛亂的趙紲,隨後趙侯、趙成忙於收拾殘局,而趙豹則心繫著此前遭林胡入侵的藺地,在請示過趙侯後,便率三萬趙軍馳援離石。
當時藺地境內的林胡早已被李郃率領的聯軍擊敗,但威脅仍未消除,畢竟據藺地打探的訊息,居住在皋狼北方的匈人,不知出於什麼目的正在集結各部落,鑑於藺地派出了藺戰並七千軍卒相助李郃收復上郡,藺地兵力空虛,趙豹自然不敢掉以輕心。
正是那幾日,趙豹與藺義談起了他趙國如今面臨的處境。
如今與他趙國相鄰的幾個中原國家,齊、燕兩國曆來與他趙國不和,魏國與他趙國的關係稍有緩解,唯一還算不錯的,只有韓國,而這個‘關係不錯’,也僅僅只是侷限於互不侵犯而已。
簡單地說,如今他趙國是勢單力孤,身邊沒有一個盟友——曾經的盟友秦國,在狠狠坑了一把趙國後,早已被新君趙語視為不可信賴的國家。
換而言之,他趙國需要一個盟友,一個可以信賴的盟友。
或有人會說,趙國不是與魏國結盟了麼?
不錯,漳水之盟後,魏趙兩國就和解了,並且締結了盟約,但事實上,大多數趙人都不認可這個盟約,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是魏國拿邯鄲作為要挾、強加於趙國的盟約——若當時趙國不答應,就無法拿回邯鄲。
因此別看魏趙兩國目前關係緩和,但上至趙侯、下至普通趙人,都不曾將魏國視為真正的盟友。
對此,趙成曾向趙侯提出了建議,希望能拉攏韓國作為盟友,畢竟這些年韓國局勢穩定,對趙國又沒有惡意,再加上那份強大,毫無疑問趙國最佳的結盟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