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郃表情古怪地看向東梁君,忽然心中微動,試探道:“東梁君是想借此事與魏國徹底斷絕交情?”
東梁君並未直接回答,而是感慨道:“老夫這君爵乃魏王說辭,自我少梁獨立以來,我一直想將君爵與印璽歸還魏王,奈何又遇到禁運一事,我擔心再次激怒魏王,未曾敢這樣做。如今我少梁為求自保,必須與秦國站在一方,對抗曾經給予我諸多幫助的魏王,我理當先歸還魏王賜予我的君爵,與魏國徹底斷絕交情,我方能心安。”
……不愧是東梁君,迂腐但正直。
李郃頗有些佩服,畢竟天底下能有多少人像眼前這個老頭這般視忠義高於君爵呢?
那可是君爵,是秦、魏等大國能賜予的爵位中的次數,僅在侯爵之下,縱觀天下各國,能得到君爵的人絕對不超過百人。
“要我陪你去麼?”他開口問道。
東梁君搖了搖頭道:“老夫叫王錚陪我去一趟即是,你與翟虎,且去與嬴虔商量聯軍之事吧。”
李郃抱了抱拳作為回應。
告辭東梁君,李郃與梁姬見了一面,隨即便離開少梁城返回了舊梁。
本來他打算當晚前往芝陽與翟虎商議,沒想到等到他回到邑大夫邸,翟虎早已坐在堂中了。
很顯然,他也關注著秦軍的戰況,一見嬴虔敗退逃回臨晉,便來與李郃商議出兵協助秦軍一事。
二人合計了一番,決定由李郃攜奇兵隊、陷陣士,與韋諸一營近五千名少梁軍隊前往臨近協助秦軍,共計兵力約六千左右。
雖然少是少了點,但勝在這六千人都是精銳老卒,且韋諸那一營近五千人都是弩兵,按理能幫上秦軍不小的忙。
次日,即九月初五,李郃請來狐老、狐費、田氏父子等人,囑咐他們道:“即日我將率韋營前赴臨晉,協助秦國對抗魏國的反擊,介時若我舊梁的秋收繁重,不妨請東梁、芝陽幫忙。”
狐老信誓旦旦地保證道:“子梁你且去,舊梁這邊,老夫會安排妥當。”
李郃笑著點了點頭。
還別說,別看狐老此前沒當過什麼官,但到底是活了大半輩子,見多識廣,有這位老人擔任邑令代他處理舊梁政務,李郃確實輕鬆許多。
囑咐罷狐老等人,李郃與翟虎便帶著陷陣士前往韋營,與韋諸商議出兵一事,順便於韋營召集一千名少梁奇兵。
而在此期間,東梁君則帶著王錚坐船前往蒲阪,去見魏國相邦公孫衍。
不巧的是,這位魏國相邦此刻火氣大地很。
原來,公孫衍想要趁勝追擊,率魏韓聯軍殺至河西,先收復河戎、再攻打少梁,但五萬韓國軍隊的統將韓舉卻不配合,畢竟韓國只答應幫魏國擊退河東境內的秦軍,卻未曾答應助魏國奪回河西,更別說少梁。
因此公孫衍被迫駐兵蒲阪,並未趁機殺到河西去,畢竟若沒有韓國軍隊的幫助,就憑他麾下七八萬軍隊,未必能穩勝嬴虔麾下的敗軍。
於是這兩日公孫衍一邊與韓舉爭論,一邊等著新都大梁的訊息,因為他知道目前大梁正在努力與韓國交涉。
這不,今日公孫衍正與韓舉爭論著,忽然聽到下卒來報:“相邦,少梁國東梁君求見。”
“東梁君?”
公孫衍皺著眉頭,似笑非笑,半晌才點頭道:“請他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