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呢,勉強可以一用,但還遠遠達不到他的希望。
除此之外,他治下的舊梁基本就沒什麼變化了。
再說繁龐,繁龐今年唯二的變化,一個是在大河的極寬處動工興修了一座軍用河港,目前還在修,以繁龐的人力來說,估計還得建一年,除此之外就是拆除了城內的閭牆,重新改建了城內的建築,接納了數萬來自河東的難民,其他也沒什麼變化。
合陽邑的狀況其實最差,迄今為止兩次經歷戰事,逃走了一批人,驅逐了一批人,曾經繁華的大邑,人口竟以不如如今的東梁、繁龐二邑,再加上前段時間魏國對合陽的禁運,不誇張地說,合陽早已不復昔日‘連通四國商貿’的繁華,長此以往,被東梁、繁龐二城追上是遲早的事,除非合陽建成連通東梁、臨晉、重泉三個方向的新路,擴寬與秦國的交易來往。
考慮工程量,一年內應該沒什麼希望。
哦,最後還有少梁城,作為少梁的國都,少梁城除了建成了分別通往舊梁、繁龐、東梁三個方向的新路,其他基本上沒什麼變化,且少梁也沒有接納來自河東的魏國難民,可以說是發展最慢的。
不過東梁君對此並不在意,畢竟他最看重的是穩定,其他方面,技術可以交給舊梁,發展可以交給東梁、繁龐,畢竟他少梁的國情決定這個國家基本不可能會發生什麼‘枝粗幹細’、‘君權旁落’的事,更別說少梁最核心的技術都在舊梁,由李郃與梁墨共同執掌著。
在李郃等人分別陳述完今年之下城邑的發展情況後,東梁君便開始頒佈來年的建設計劃。
首重還是農業,雖然魏國將皮氏邑割讓給少梁之後,少梁與韓國上黨的聯絡更加便捷,但考慮到各種因素,無論是東梁君還是李郃,都認為他少梁必須儘快實現糧食方面的自力更生,而就目前來說,少梁的糧食產收依然跟不上國內人口的消耗。
畢竟他少梁不再是一個只有十幾萬人口的小國,自接納了河戎、河東的難民後,預估少梁的人口已經堪堪突破三十萬人,糧食方面的壓力比兩年前翻了近兩番,雖說這次魏國為了贖回四千魏武卒與昌百、周杼幾將,承諾支付少梁總共約四十萬石糧食,但這點糧食也就只夠少梁三十萬人吃四個月。
鑑於之前秦國那一百二十萬石糧食已吃得所剩無幾,倘若來年少梁無法擴增糧食產收,那麼就只能向韓國的上黨郡購糧。
上黨郡乃是韓國的產糧重地之一,考慮到兩國的關係,韓國也不可能拒絕少梁,問題在於河東目前的局勢不穩定,從上黨郡走汾水運糧至少梁,雖水運便利,但是卻需要經過汾城、新田、岸門等地,前兩地目前被魏軍控制,而岸門目前則被秦軍控制,秦魏兩國任何一方都有能力卡少梁的脖子,脅迫少梁登上他們的戰車。
因此似糧食這種極關鍵的戰略物資,少梁還是要確保能滿足自身。
至於其他,倒是可以與上黨郡交易,哪怕是兵器、甲冑的交易,在沒有絕對把握的情況下,相信秦魏兩國都不敢切斷少梁與韓國的貿易,畢竟這相當於一下子得罪了兩個國家,而且還是都有能力左右河東歸屬的國家。
除此之外,李郃還建議在繁龐以北大概靠近龍門山一帶,修建一條通往皮氏的跨河大橋,加緊皮氏邑與少梁的聯絡,方便事先二地的互通有無。
最後關於皮氏邑的治邑大夫,東梁君表示過段時間再議,眾人猜測可能是為翟膺預留,因此也沒有多說什麼。
此後沒過幾日,天下便迎來了新年,少梁亦翻篇進入尚同三年。
此時,秦梁聯軍於河東戰勝魏國、迫使魏國求和的事,也陸續傳遍了天下諸國。
各國誰也沒有想到,明明之前魏國在睢縣兇猛摁死了齊楚宋衛四國聯軍,彷彿一下子又回到了霸魏睥睨天下的輝煌時期,然而轉眼就被秦梁聯軍擊敗於河東,甚至還丟掉了半個河東郡。
秦國的兇猛眾所周知,少梁一介小國,居然也如此兇猛,逼得魏國要割讓皮氏邑以求和?
鑑於此前少梁就曾迫使秦國退兵,少梁的名聲再次傳遍天下各國,各國紛紛派人探究。
最先意識到這一點的,便是窺視霸主之位的齊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