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副鋪開的地圖上,龍賈指著地圖對穰疵說道:“……到時候,兩萬正軍正面突襲聯軍營寨,另兩萬正軍朝河營撤離,期間,武卒走另一條路,從東梁一帶撤至汾陰。”
“只有武卒麼?”穰疵猶豫道。
在他看來,倘若說走東梁有約九成的機會撤離,那麼走河營,順利撤離的機會可能不足五成,至於另兩萬被犧牲的、派去正面襲擊秦梁聯軍營寨的魏軍,生存的可能自然就渺茫了。
龍賈沉默了片刻,沉聲說道:“優先確保武卒順利撤離。”
穰疵神色複雜地點了點頭,其實他也明白,兩萬武卒的價值卻要比四萬普通正軍大地多。
商議罷,龍賈吩咐身邊兩名衛士道:“入夜後,你二人率二百武卒前往東梁,提前叫汾陰做到接應武卒的準備,無論如何,明日寅時之前,定要在東梁一帶的河上建起一座浮橋。”
“是!”那兩名衛士應聲而去。
當日入夜後,龍賈與穰疵將麾下二千人將與五千人將召至城門樓,告訴他們撤離之事。
雖然眾將心中已有猜測,但在龍賈親口說出撤退一事後,他們還是不免有些慼慼,心中本能地無法接受‘敗逃’一事——雖然龍賈說的是撤離,但誰都知道這是敗逃,畢竟城內他魏軍計程車氣,已根本不足以與秦梁聯軍抗衡。
值得一提的是,龍賈起初並沒有提出‘從東梁撤至汾陰’這條路,因為那是他為武卒預留的撤離路線,但沒想到的是,瑕陽君麾下的二千人將鄭侯卻提了出來:“……為何不從東梁撤至汾陰?少梁軍隊盡出,國內幾無駐軍,我想東梁並沒有能力阻截我軍撤離,只要提前與汾陰打聲招呼,叫汾陰派人接應我等渡河即可。相比於從河營撤至蒲阪,我認為走東梁其實更加安全。”
從旁華賈也抱拳道:“鄭侯與我曾在少梁許久,對東梁一帶甚為了解,我二人可以為大軍領路。”
“……”
眼見鄭侯的提議取得了不少將領的贊同,龍賈、穰疵不約而同地相視一眼,默不作聲。
考慮到這件事遲早會被眾人所知,龍賈思忖了一下,最終還是神色複雜地透露了實情:“我要優先確保武卒安然撤離……”
方才還亂騰騰議論的屋內,一下子鴉雀無聲。
除了幾名魏武卒的五千人將相視了一眼,識趣地沒有吱聲,免得引起眾怒,其餘正軍將領都相顧無言。
龍賈那看似不搭噶的回答讓他們立刻就意識到,並非龍賈想不到走東梁這條路,只不過那是武卒的撤離路線,為了確保武卒的順利撤離,他們普通正軍就只能走河營撤離,吸引秦梁聯軍的注意,為武卒的順利撤退做出犧牲。
在沉默了良久後,或有一名魏軍二千人將不甘心地提出了他的建議:“為何不順勢奪取東梁?只要佔了東梁,所有人都能從東梁撤離了不是麼?”
這個提議,讓穰疵心中微動,他問鄭侯、華賈二人道:“鄭侯、華賈,你二人覺得呢?能否奪取東梁?”
“這個……”
鄭侯與華賈相視一眼,委婉地說道:“我不敢保證,畢竟東梁如今是少梁人口最多的兩個城之一,另一個便是舊梁,雖城內沒有多少駐軍,但卻有數萬人居住……對於少梁人,我只有一個印象,那就是在前年,即便是在少梁最危難的之後,也沒有一個少梁人向秦軍屈服,若非秦軍當時剋制了屠殺,我想少梁人未必不會選擇與秦人同歸於盡,不管婦孺還是老弱……”
言下之意他這是告誡眾人:咱們老老實實從東梁渡口過河就行了,別去招惹東梁,反正東梁是不敢出動阻擊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