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讓蘇珺欣慰的是,他得到了寶劍十,基本上十以上的點數,就算是大牌了,這一點還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如果你真的天真的以為三點牌,就是比點數大小的話,哈哈,恕我直言,你還是太年輕了。為什麼不去玩撲克牌呢?
除了一般的比大小外,三點牌還加入了新的規則,那就是權杖、寶劍、星幣、聖盃。
顧名思義,權杖代表權利,寶劍代表武力,星幣代表金錢,聖盃代表民望。
權杖牌壓制寶劍牌,寶劍牌壓制星幣牌,星幣牌壓制聖盃牌……
用現實來解釋的話,是很好理解的。
政府的權利,能夠驅動強大的軍隊執行武力。
軍隊的武力,能夠逼迫有錢的商裔積極上稅。
商裔的錢財,能夠收買廣大的民眾賣力做事。
民眾的怒火,能夠危及上層政府的統治地位。
雖然不全盡然,但的確形成了一個迴圈,在塔羅牌中就有這樣的設定。
比如:你有一張星幣九,而對手有一張寶劍三。儘管你的點數比對手大,但對手的寶劍壓制你的星幣,所以還是盼你輸。
如果,兩者是毫無關係的塔羅牌(權杖跟星幣,寶劍跟聖盃),那麼則為點數大的牌勝,同系塔羅牌(寶劍跟寶劍),道理同之。
還有一點要提醒的是,出牌是按先後順序,依次出完三張牌,比較大小,是為一次,次勝多者贏,這就是三點牌大大致規則了。
說複雜也不復雜,說簡單,沒撲克牌簡單。
在蘇珺以旁觀者的身份,看了不下數十場的對局後,蘇珺總算是掌握了這種三點牌的玩法。同時也發現一些規律,特別是當地的土著人,喜歡大牌壓先,從不管他的三七二十一。
蘇珺理解為:可能是他們還沒從撲克牌的經典中轉入塔羅牌中來,管他呢,反正這對蘇珺很有利就對了。
回到現實,蘇珺邪眸一笑,他銳利的眼神,彷彿洞穿了對手的想法,讓對手出牌的手為之顫抖……哈哈,假的,都是想象畫面而已。
真~回到現實,荷官發出最後提醒:“請紅方確認出牌順序。”
紅方是蘇珺這邊,藍方自然就是對手咯。其實這也很公平,規則裡,玩家雙方有一次更換手牌的機會,如果藍方選擇先更換手牌,那麼紅方就要選擇先排牌序。
為什麼要有這種設定?因為,無論玩家雙方是否知道對方手牌,先換牌的人,就等於被動的等待對方是否選擇換牌,這也就給了對方一個針對自己已經固定的卡牌的機會,更何況還有出老千這一說法呢。
所以,為了彌補這一劣勢,先換牌的一方,可以後排牌序,這樣,就算對方針對看了自己手中卡牌,但由於不知道自己的出牌順序,而無法成功針對。這也算是一種防止出老千,所帶來的弊端了吧。
換而言之,就是你想出老千,儘管出,老子不怕你的,三點牌的規則就是這麼鐵。概括下來,三點牌不僅考驗玩家的智力,更加考驗玩家的洞察力、膽力,以及一點點的運氣。
“嗯,我排好了!”蘇珺淡淡的回道。
荷官點點頭,用同樣的話語,問向了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