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昭活了二十多年才知道什麼叫事多如麻。
整個黑珠島每走一步都有事兒做。
島上一共有四個大總管,每個總管下面有七八個小管事,分管每片海域的員工管理和開脈葉種植問題。
算是分工比較明確的,但就這樣,問題還是在那裡。
比如員工的住宿問題,每片海場有七八百人,這七八百人都住在海沿海的高架木樓裡。
因為海島上容易遇到極端天氣,這種木樓容易就地取材,比較節約成本,樓被刮塌了,也不容易砸死人。
但居住環境只能說勉強能住人,說是小鎮,小鎮裡務工人種單一,沒有專門管理環境的清潔人員。
因為要保護開脈葉海場水域的純淨度,他們的生活垃圾只能堆在島上,雖然他們已經盡力把這垃圾往遠處送了,但他們能走多遠呢。
蛇鼠在生活區裡亂撞,蚊蠅起飛就成一片黑雲。
島上最好的房子就是黑珠島管理人員居住的那幾間和陣法控制室,這幾間是磚石結構,等抵禦狂風暴雨,酷熱嚴寒。
還有各個海場地區的交流問題溝通。
島上除了房子沒有任何基礎建設,相對應的,除了出海的小船有沒有任何陸地的交通工具,不管是生物性的還是非生物性的都沒有。
這就導致一個海場出現問題,想要別的海場當天支援是不可能的。
還有孩子的問題。
在這裡海場裡的務工人員多是夫妻檔,島上缺少娛樂場所,夫妻倆在島上下了工,乾的最多的也就是生孩子了。
孩子的教育就成了一個大問題,他們日常的知識儲備都是跟父母輩學習怎麼照顧開脈葉,父母上工,他們就四處瘋玩。
小孩一多起來,那每年因意外死亡的就多了起來。
不管是在海里溺水,還是被島上的毒蟲毒蛇咬死,在黑珠島都是常有的事情。
兩方都上工的父母總有看護不及時的時候。
還有海場開脈葉引進新種的等等大小問題更是數不勝數。
楊昭花了兩天時間在島上飛了一圈,就感覺腦袋都大了不止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