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午飯,姐弟倆就騎著電動車去了小陽山雲陽觀。
雲陽觀據傳是明初建的。
當時的主殿就座落在小陽山的山頂上,小陽山就是根據雲陽觀起的名字。
但時光總是無情的,四五百年的戰亂人禍將那本就不宏偉的宮觀移除的乾乾淨淨,只餘下那棵茂盛、高大的銀杏樹和它腳下鋪了一畝多地的大石板。
現在村裡的許多老房子的院牆、屋頂上,或許還能找到當時道觀裡留下的磚石瓦片。
而山腳下的的雲陽觀,則是呂道長根據山頂的建築佈局按比例縮小新建的。
自從呂道長在楊昭大二那年羽化而去,這觀裡也就空了下來。
平時都是楊爸爸王媽媽過來上柱香,打掃打掃衛生。
將電動車放到雲陽觀,兩個人就開始爬山。
小陽山不高,山上也有路,但現在的年輕人體力都不怎麼樣,兩個人爬到山頂就已經氣喘吁吁,說不上話來。
歇了半晌,楊雲才拿出手機看了看,果然這裡沒有訊號。“咱們的實驗怎麼做?還是你給我打個電話?”
“這山上沒訊號,咱們倆互相打電話也打不通,不如看看能不能上網。”
說著,楊昭將道牌摘下貼在手機後面,開啟手機,進入網頁搜尋,果然一切都可以正常操作,並沒有什麼卡頓。
她拿著道牌慢慢的遠離手機,網頁也一點點的變得卡頓起來,差不多十厘米左右就已經沒有訊號了。
楊雲歪著頭看著她慢慢地做實驗,眼睛越來越亮,或許這個發現能震驚世界呢。
“姐、姐、姐,給我試試,給我試試。”
他興奮地接過姐姐遞過來的道牌,也貼在自己手機上後面進行實驗。
楊昭就看著她弟弟在那裡自己傻樂呵,目光中多少帶點可惜。
他好像還沒有意識到,這個道牌的異樣,對於他們倆的往後的生活和職業發展,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地幫助。
他們姐弟倆因為家裡的經濟條件不大好,上的都是公費師範生。楊昭學的是英語,楊雲則是歷史學。
他們倆都是文科生。
楊昭站起身,拍拍褲子上的土,就往山頂中間的大銀杏樹走去。
以前呂道長天天來山頂練功,楊昭姐弟倆小時候也常常跟上來玩。
這兩年山上沒人來收拾,石板縫隙長滿了雜草和矮小的灌木,將那顆銀杏襯得異常高大。
10月初的北方風微涼,將這顆大銀杏染上了斑駁的微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