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重生香江之大亨成長> 第七百六十五章 運10專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六十五章 運10專案 (1 / 2)

浦東開發是包子軒前世效仿霍英東南沙開發,只不過包首富的資金更多;選擇的地段更好。只要是前期把基礎設施建設好,相信會有很多企業進駐浦東,絕對要比前世更加繁華。

接下來幾個人又聊了一下關於建設浦東碼頭的看法,兩位都是日理萬機的人,今天能夠破例同包子軒聊這麼久已經非常難得。因此大方向定下來之後,兩位領導便離開黑雲汽車工廠。

趙副總和汪書記都會去京都,今天包子軒提出了很多新想法,需要京都方面開會討論。而汪書記也要去京都彙報工作,主要是成立浦東經濟特區的事宜。

包首富一個想法,讓上滬市提前7年成立新區,估計世界上也只有他能辦得到。

在趙副總和汪書記臨走的時候,包子軒提議想去國產大飛機運10專案組看看。

如果是一般的商人,很可能被認為是想學習華夏技術。可是提出這個想法的是黑雲集團包子軒,這讓趙副總很感興趣;心中好像明白包子軒是什麼意思。汪書記當即表示會安排人做專門陪同,而且明天就可以過去,絕不會耽誤時間。

兩位領導都是學習理工科出身,當然知道黑雲在飛機和飛行器方面的造詣和技術水平。華夏那點可憐的技術儲備,在人家面前最多是小學生水平。那麼這小子去上滬運10專案組只有一個想法,看看哪裡工人能不能為其所用。

運10客機,是20世紀70年代由華夏航空工業上滬飛機制造廠研製的四發大型噴氣式客機,這是華夏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架完全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噴氣客機。

1970年,華夏國家主管部門向上滬飛機制造廠下達運10研製任務,1972年審查透過飛機總體設計方案,1975年完成全部設計圖紙,1980年9月運10首次試飛成功。1982年起,運10研製基本停頓。

運10的研製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在具體工作中,突出了那個時代極為流行的三個“三結合”,即“設計、製造、使用三結合”,“領導幹部、工程技術人員、工人三結合”,“產、學、研三結合”,實施研製、生產並行工程。在運10專案上,確定了“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洋’為華用,發展國防科學技術”的路線。

為了研製運10,華夏航空科技人員“解剖”了一架美國波音707飛機。他們還分析了歐洲的三叉戟和蘇聯的圖104。運10的翼型最終採用的是英國的三叉戟尖峰翼型,這種翼型經過了164次複雜實驗,最後才定下來。發動機的安裝佈局則借鑑了美國波音707的翼吊式

運10的氣動設計吸收了來自英國的技術,結構設計和系統綜合則參考了來自美國波音707的技術。至1975年運10的設計圖紙全部完成。同年6月,仿製自美國普惠JT3D7渦扇發動機的國產渦扇8發動機在上滬完成。1976年9月,運10靜力試驗機制造完成。

自從交換到蘇聯圖204客機的技術,而且又同美國麥道公司聯合研發超大型客機。黑雲集團不缺乏技術,包子軒只是不想讓運10專案終止。即使專案結束,整個上滬飛機制造廠的工人也不能轉行。

作為飛機動力工程師,包子軒知道當年運10專案有多麼可貴。如果專案沒有暫停,華夏自主研發的大型客機可能90年代就能夠投入商業運營。雖然不能改變什麼,可是也要儘可能讓這些工程師和技術工人從事老本行。

等到C919在找到他們的時候,這些人已經有20年多年沒有從事飛機制造。可即使這樣,很多人硬是憑藉過硬的功底還能繼續製造飛機。這才是包子軒看中的品質,這個世界能夠做好本職工作的人很多,可要是特別精通的人就非常少。要是能夠憑藉記憶20年之後,還能精通,那就是鳳毛菱角般的存在。

因此包子軒想要讓這幫工人能夠留在飛機制造領域,大不了在浦東興建一家客機制造工廠。黑雲919客機完全可以讓他們配合生產;上滬市飛機制造廠的裝置,包首富一點興趣都沒有。他只要這些工人,不但讓他們在黑雲飛機制造廠工作,還會給其豐厚待遇。甚至國家有需要隨時可以回去。

要知道這個年代國家情懷、奉獻精神才是主流,工程技術人員不一定會輕易離開國家單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