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裡,喜歡交朋友,而且對朋友很挑剔。現在我心情很放鬆,我想說說我對於朋友的要求(也許我是真的心眼太小,或者太挑剔,就像瑪麗蓮·夢露說的:“你忍受不了一個人的缺點,就無法享受他的優點。”所以我感覺我現在朋友真的很少,少到幾乎沒有人有時間願意陪我聊天,當然,也可能是我太低估自己的心胸,我是有大把的時間,而我認識的人大都是時間緊迫的上班族或者是帶娃加上班加做家務,而我還是單身。
潛意識裡總會這麼想,單身,單身,愛幻想的單身。)首先,要善良,人品分為三種,第一種為善良,第二種是善惡摻半,第三種是惡劣;這就像心理學上把人格分為三種,要是三種人格失衡了,就說明這個人人格分裂,但是隻能說明人格分裂,跟昧著良心做喪盡天良的事差著十萬八千里。
心理學家的眼中竟然把希特勒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們當成是人格分裂症患者,而對喪失良心觸犯道德底線只是輕描淡寫。
總的意思是說,人從小到大的人性是渴望自由的,這就是一種人格,叫本我,這種人格會在衝動暴怒的情況下做出極端的舉動,完全忽視法律和道德的約束;還有一種人格是我好像扯遠了,我說完第一條了,再補充補充,善良的人即便天生笨拙,自尊心要強,即便有些自以為是也是可以透過勤勞努力增進很多,要是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情就會直線上升,就像曾國藩和牛頓一樣,他們都是天生平庸到近乎笨拙的地步,然而就是因為如此笨拙而增加他們倔強的韌性,曾國藩從小到大一直在為科考努力,好像又扯遠了,我的意思是我想天性善良的朋友跟TA大吵大鬧,一兩個月都冷戰也是會和好如初,哪怕做了對不起TA的事,TA也會一笑了之,要是你問起TA:
“難道你不生我的氣嗎?”TA要是跟你關係好就會說:“要是我對你做了同樣的事,你會生氣嗎?”你這麼想著,就發現這就是跟TA做朋友的好處;要是TA跟你關係一般就會說:“我想我也有錯,所以我也要這麼問你呢,你倒先問起我來了。”這時候,你在潛移默化中就變得寬容且善於反省。
所以這是交朋友最基本的原則。你永遠都可以在TA善良的本性裡釋放本性的自由。
第二,好脾氣脾氣好,我一直覺得跟壞脾氣的人在一起處久了,就會漸漸變得說話語氣暴戾,這點我爸和我都有經驗,我爸曾經跟一個對老婆實行家暴的人做朋友,那人脾氣是真壞,而且從來都只從別人身上找缺點和錯誤,然後就是一頓暴打,任何人只要是讓他
“找到”缺點錯誤,不由分說拳腳相加。有人說一個人脾氣壞跟善良的品質是可以共存的,這種人多半是屬於人品的第二種善惡摻半型,每當人拿TA脾氣壞給人造成了傷害時,TA就會拿自己平日裡做的善事來證明自己其實是個善良的人,從而拒絕反省自己,還擺出一副別人該對TA的善意感恩的姿態,因為TA接下來會說:“幸虧你是遇到我,你要是遇到###,你連死都懵。”潛臺詞是:人心只有更黑,哪有更白?
借這句話成功地把脾氣好壞的問題轉移成人品善惡的問題、對你付出的一切都是讓你對TA所有的行為
“順從”,這就是
“知足”。第三他還成功的把個人脾氣好壞問題上升到社會的黑暗問題上,其實社會的顏色跟個人脾氣好壞是兩個問題,色彩譜上色彩何止萬千種,而個人脾氣好壞則是內在修養,當一個人拒絕在個人修養上進行深度反省從而進行改正時,就說明他已經願意隨波逐流,放任百畝良田中的荒草肆意瘋長,等待莊稼被一口一口吞噬掉,最終顆粒難收,縱然博學多才,能力超群脫俗也終是難上半層樓,只能如那些被黃沙掩藏的上等良玉,即使被發現,卻因嚴重的破損而留給人惋惜感。
後來我把總結說每當別人兇你打你時你第一時間要反省自己,自己哪裡做得有問題,欠考慮,然後再進行改正。
別人除了父母以外的任何人應該對你好嗎?這世上有誰對你好是應該的?
別人都欠你的嗎?你爸媽對你好難道是應該的嗎?他們給了你生命,還應該對你好一輩子嗎?
別人要是對你好你也得想想別人為什麼對你好,別人幹嘛對你好呢?當然後一句就有點兒社會了。
在我工作的生涯中,遇到了一個人,她對我特別的好,那是我第一次一個人出去工作,到現在我還是感恩,謝謝她對我的好,希望她健康永遠,快樂永遠,雖然同事們特別多,但只對她印象最深刻,因為她是所有人裡面長得最漂亮的,也是符合我交朋友的原則的大部分,其中第二條脾氣壞,她倒是很巧妙地掩飾住了,但掩飾的再好,總是有被發現的時候(因為朝夕相處),而我也正是因為她漸漸染上了說話語氣暴戾的毛病,好在我及時反省自己,發現後及時改正。
作為領導一定覺得說話語氣兇些更能讓下屬服從,尤其是抓住下屬犯錯時就應該狠狠批評,讓TA們長長記性,這就是著名的
“熱爐效應”,但是卻讓這種暴躁脾氣的毒草在自己內心世界的良田裡悄悄埋下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