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6年。
藍星之戰已經過去十年。
袁澤乘坐一艘巨大的星艦,抵達了一號木星基地。
這是兩年前在火星外層建立好後,推送至木星軌道的一處大型空間基地。
該基地呈環狀,大環直徑20公里,環壁寬2公里,高500米,這是一座按照2.0的容積率,即可規劃出上千萬人居住的基地,不過,當前的居住人口,僅有不到10萬。
這座空間基地,除了用以人類移民居住以外,還肩負著從木星開採核燃料的任務。
木星是一顆氣態行星,其內大部分都是氫,也有大量的氘和氦三,可以說,這顆行星是整個太陽系內,出太陽外的最大核燃料資源星球。
因此,只要科技達標了,便可以源源不斷地從木星大氣內,採集需要的核燃料。
袁澤本次來木星,並不是來搞視察的,而是來這裡放置一座超大型的聚變反應堆,以及一座反物質電池工廠。
這座反物質工廠,不是袁澤刷寶貝得來的,而是第五代藍鯨ai,也就是藍鯨ai5設計並製造出來的,被袁澤駕駛著星艦給送來了一號木星基地。
接下來,這座反物質電池工廠將和超大型聚變反應堆接在一起,為藍鯨公司生產反物質電池。
由於只是第一代的反物質電池工廠,目前的轉換效率並不高,消耗2萬噸核燃料,才能產出1噸反氫核和1噸正氫核,並以電池的形式,並強大的磁力約束,從而實現儲存。
年產量,大約就是2噸電池,也就是1噸反氫核和1噸正氫核。
反物質可是好東西,也是星際旅行的燃料之一,儘管正反物質湮滅釋放的光壓,太散,用來做動力引擎效率很低,但如果再加上一定數量的氫做工質,將可以在合理幹質比的範圍內,把飛船的速度加速到光速的70%。
如此一來,核聚變無法實現的宇宙航行,將能透過反物質電池+氫工質實現。
只不過,當前反物質電池的產量還不多,但藍鯨公司已經開始在大量製造反物質電池工廠了,未來將會在太陽附近架設戴森環,透過光伏板大量採集太陽光能,然後再把這些能量轉換成反物質電池儲存起來。
一旦成功架設一條戴森環,藍鯨ai5再把反物質的製取技術提升,屆時反物質電池的年產量,將能一躍提升至百萬噸以上。
當然,這個事兒不是一天兩天能幹成的。
不過,對於地球文明的人類來說,有點的是時間,因為短暫的時間和壽命,已經逐漸成為了過去式。
早在2030年以前,藍鯨ai就研發出了無害的幹細胞技術和無限基因修復技術,這兩種方式,都可以讓人擺脫人類的壽元限制,讓人類得以長生。
反正說永生誇張了點,但只要不遭遇不可預料的宇宙天災,活個活個幾百年上千年,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漫長的壽元,無疑給了人類極大的信心!
因此,有部分人類沉迷於元宇宙的虛幻之中,但也有人希望探索未知。
在三年前,就已經有許多人提出了深空探索計劃。
該計劃分為三步,第一步是向太陽系周邊的三十光年內的所有恆星,進行探測,看看哪些是和地球一樣的宜居星球,有沒有地外文明,有什麼資源。
第二步,則是以第一步當中合適的站點為前哨,繼續向外探索。
做完這兩步,預計需要上千年,屆時,無論是人類還是機器人的數量,都將膨脹到一個可怕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