氼身,這種冤孽不光在道家有傳聞,在佛教也照樣有它的記載,只不過稱呼與道家的有所不同罷了。
在道教,這種冤孽就叫氼身,其意是溺死的人經過道士施法,其魂魄便會修成真身。
這個真身便是氼身。
我爺爺的手記裡就曾經寫過這麼幾句話。
“氼身之孽,始於氼者。”
“陽者氼殂,生散而陽損,氣弗化也。”(氼讀ni第四聲,殂讀cu第二聲。)
“魂怨魄穢,術者煉其孽,得氼身矣。”
這幾句話應該是我爺爺從某本古籍來抄來的,當初我看的時候,就覺得無比眼熟,好像是在某本道家古籍裡見過。
當然,這不是重點。
這幾句話的意思大概就是,活人溺死在水裡,生氣自會消散,而肉身的陽氣則會受到損失,導致大規模自行流散。
這種流散跟陽氣的自然消散是兩碼事。
按照普通的情況來說,人死之後,身子裡的陽氣會漸漸隨著生氣消散,等到頭七過後,甚至於頭七還沒過,肉身的陽氣都能降到零點。
但溺死的人可不是這樣啊,他們肉身裡的陽氣是因為先受損才消散的,所以到了最後,肉身裡多少都會存留一些陽氣。
這些陽氣如果沾上了溺死之人的魂魄,便會導致魂魄化作冤孽惡鬼。
由這種情況變化來的冤孽,三魂多帶怨氣,七魄則帶穢氣。
如果有懂行的人將這種冤孽降服,並且用特殊的手段將其煉成惡鬼,最後能得到的就是氼身。
在佛教的記載之中,關於氼身的記載並不詳細,只是單純的記下了這種冤孽是由術士煉製出來的,非常難對付。
氼身在佛教裡的名字,似乎是“孽落惡”。
“嘭!!!”
伴隨著槍響,沈涵手裡舉著的霰彈槍,再一次噴吐了火舌。
但無論它打出多少子彈,對氼身這種冤孽而言,照樣沒有任何作用。
手槍子彈或是霰彈槍的子彈,在打中氼身的時候,結果都是相同的。
沒有火花,也沒有擊中目標的打擊感。
氼身的身子就像是一團能夠吸納子彈的棉花,不管來了多少子彈,它都能輕飄飄的擋住,然後讓子彈落進水裡。
此時此刻,小佛爺已經放棄用槍械去阻擋氼身了,他算是看明白了。
子彈這玩意兒打人還行,打冤孽真的不好使。
其實別說是打氼身了,就是用子彈打那些頭七沒過,因為特殊原因詐屍的普通屍首,照樣打不進肉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