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爺爺留下來的那些古籍裡,除開《雲孽記》之外,還有一本書是左老頭著重推薦給我看的。
那是明朝崇禎年間的書,叫《天雲術志》,著作人是當時的一個風水大家,道號觀天子。
這本書有六個部分。
前五個部分,左老頭讓我別浪費時間看,那些主要講述的都是風水知識跟堪輿妙門,跟我的職業八杆子打不到一塊兒。
至於最後一個部分,左老頭則讓我死記硬背下來,說是有大用。
那個部分,就是《天雲術志》之中的,觀雲決。
在現實之中,除開陰陽二氣之外,還有很多種氣的存在。
例如,怨氣,煞氣,屍氣等等。
“氣可散也,無形無狀,無味無存。”
“氣可聚也,化而為雲,扶搖九天。”
這兩句就是觀雲決開篇語,說的也是這些“氣”的特性。
如果“氣”只是在一個小幅度的範圍內增強,凝聚,那麼它就不會形成所謂的孽雲。
但要是這股“氣”超出了某個範圍,那麼就會化而為雲,扶搖九天,孽雲說的就是這種由氣聚化來的東西。
別以為這描寫得有點誇張,實際上,這還就是這麼個理。
“陰孽之氣,乘風直上,碧雲遮月,人見血光。”
這是關於陰氣形成孽雲的記載,簡單來說,有這種孽雲出現的地方,那就必然會有冤孽重返陽世。
“惡煞之氣,聚而不散,其色赤也,陽人不寧。”
這關於煞氣的記載,也跟陰氣的記載相同,意思都差不多,只是雲朵的顏色不一樣而已,陰氣是綠色,煞氣則是赤紅色。
殂怨之孽的氣是怨氣,所以就正好對應怨氣形成的孽雲。
“怨孽之氣,見陽化散,雲氣若霜,孽出人亡。”
在記載之中,怨氣化雲之後,應該是慘白色,就跟剛才我見到的孽雲一樣,日出之後,這朵雲便會消散。
當冤孽重返陽世的時候,就是死人的時候了。
各位可能還以為這些記載都有些誇張,也沒什麼人見過,那我再給大家舉個例子吧。
從古至今,有一種孽雲是被許多人親眼看見過的,那就是屍氣形成的孽雲。
“屍殠之氣,橫空存也,色如墨染,五疫皆至。”
這種黑色的孽雲常出現在戰場之上,或是大規模埋葬屍體的地方,只要出現了這種孽雲,那麼瘟疫就會隨之而來,古時候最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