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始皇帝陵所在的陵山,驪山對於嬴秦社稷的存在意義,是毋庸置疑的。
早在八十多年前,始皇帝下令鑿空驪山內部,以鑄秦始皇陵時起,驪山對於秦人,就已經具備了極為特殊的意義。
所在,即便再怎麼不承認秦的功績乃至於合法性,甚至是一口一個‘暴秦’,但在國祚鼎立之後,劉漢王朝也並沒有太刺激老秦人。
當然,這裡的‘沒太刺激’,也就僅限於不去刻意毀壞驪山始皇帝陵,不去刻意在驪山周圍,設定不適合出現在‘王陵’附近的設施。
——沒錯,是王陵,而不是皇陵。
至少在理論上,嬴政在如今漢室的地位,是‘秦王政’,而非‘始皇嬴政’;
自然,嬴政的陵寢,便也就是‘驪山秦王陵’,而非‘驪山秦始皇陵’。
若是皇陵,自然是整座陵山之上,都不可以有除祭壇、廟宇之外的其他任何建築,周遭五到十里更是隻能有為其守靈的人家。
但既然是王陵,那在禮法上自然就矮了一頭。
再加上這還是不被承認的前朝王陵,就更使得劉漢王朝對這座‘王陵’的態度,也只能侷限於‘我不刻意去毀壞,但你也別奢望我去刻意維護’的程度。
對此,已經改以‘關中人’自居的老秦人,也已經是習以為常。
至於驪山廄,說是‘驪山廄’,其實距離驪山也有相當遠的一段距離。
畢竟是偶像的陵寢,太祖劉邦就算是出於政治考慮而不承認嬴政、不承認嬴秦,卻也絲毫不影響他下達一條非正式命令:任何人不得對驪山秦王陵不恭。
於是,本就遠距驪山十幾裡的驪山廄,自此又往外挪了七八里······
“陛下······”
“到了······”
當劉勝乘坐御輦,來到那處明顯已經年久失修,且隱約散發出糞便氣息的馬苑外時,百官公卿早已是恭侯於此。
見聖駕抵近,這些人也無不面露羞愧的低著頭,又不時間複雜的目光,撒向站在人群最靠前位置,身形正微微發顫的太僕袁盎。
——已經不用進去看了。
單就是飄散在空氣中的牲畜糞便味,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不同於牛、羊等用來產奶或產肉的牲畜,馬匹作為交通運輸工具,對於居住條件和飼料,都是有著可謂‘嚴苛’的超高要求的。
包括但不限於:休息用的馬廄要乾燥、通風、溫度適宜,食用的飼料要精細、乾淨、營養均衡等等。
更何況這驪山廄,是專為禁中騎郎提供戰馬的。
何謂禁中騎郎?
用相對簡單通俗的話來說,就是跟隨皇帝出行的花架子護衛中,騎著馬的那一波人。
再說直白點,就是天子儀仗隊的騎兵儀仗隊。
為這樣的部隊提供馬匹,雖然不需要驪山廄輸出多麼高大、強壯,甚至具備實際戰鬥力的戰馬,卻也至少要保證馬匹健康,以及至少看上去高大、強壯。
但此刻,在口鼻間迴盪的糞便氣味,告訴在場的每一個人:整個驪山廄,怕都是找不出幾匹沒病的馬······
“罪臣······”
“——太僕且不急認罪。”